目錄
一、廚房主要工作區高度的設計原則
1. 人體工學基礎數據與計算方式
2. 各族群(男/女/老人/小孩)身高對應理想高度
3. 料理操作動線下的高度調整建議
4. 家庭常用工作檯與流理台最佳高度範圍
5. 高度錯誤的常見影響與避免方法
二、廚房設備與檯面高度細分建議
1. 瓦斯爐、電陶爐、IH爐的適合高度配置
2. 水槽與洗滌區高度設計重點
3. 備餐區與切菜檯,功能差異下的推薦高度
4. 上櫃、下櫃與吊櫃—操作便利的高度規劃
5. 各式廚房電器(蒸烤爐、微波爐、洗碗機)安裝高度參考
三、廚具高度對健康與舒適度的全解析
1. 過低/過高設計造成的身體負擔比較
2. 腰痠、肩頸僵硬改善與正確高度選擇
3. 避免安全隱患——防燙、防撞、防滑的細節設定
4. 長時間烹飪環境中的人體壓力緩解技巧
四、不同廚房格局與空間下的尺寸建議
1. 一字型、L型、U型廚房工作檯高低搭配
2. 小坪數/開放式/封閉式廚房規劃重點區別
3. 狹長與開放寬敞空間的高度應用對比
4. 預留走道、轉身寬度及人體動線
5. 預算、整體風格與動線兼顧的選配實例
五、廚房插座與收納設置的實用尺寸與位置
1. 各區域(流理台、爐台、家電區)插座數量與高度
2. 吊櫃下方、牆面、地面插座如何安全規劃
3. 收納拉籃&抽屜高度安排,拿取最順手
4. 影響抽油煙機、冰箱、洗碗機等設備安裝的關鍵尺寸
5. 兼顧安全、防水與實用性的細部設計
總結
展開目錄
廚房裝修是許多新手最容易感到迷惘的地方:到底台面要多高?各種電器怎麼規劃才不會用到腰痠背痛?插座數量跟位置怎麼抓才安全?這一篇我們用最實用的角度,帶大家系統性搞懂廚房動線、櫃體、檯面高度與收納插座,讓裝修新手也能輕鬆完成舒適又美觀的廚房!

一、廚房主要工作區高度的設計原則

1. 人體工學基礎數據與計算方式

廚房檯面高度建議從人體工學出發,標準公式:「使用者身高÷2+10公分」或「手肘下緣往下12~15公分」;多數家用檯面高度落在85~90公分。洗手槽、爐台通常根據操作需求上下微調,讓你不用彎腰駝背、站太挺,減輕身體負擔。

2. 各族群(男/女/老人/小孩)身高對應理想高度

舉例來說,身高160公分的人,檯面高約90公分最舒服;若家人多元,建議抓85~90公分為彈性範圍,長者、小孩操作時可辅助增高/減高墊或選用調整椅。

3. 料理操作動線下的高度調整建議

工作順暢度很重要:如果你家經常下廚,動線建議「冰箱→洗滌區→切菜備餐區→爐台」一字型流線,洗滌區可略高、爐台略低;而L/U型廚房則建議每段根據主力操作內容微調高度,將「炒菜時貼合人體高度」放首位。

4. 家庭常用工作檯與流理台最佳高度範圍

多數現代住宅抓檯面高度在85~90公分左右,厚度4~5公分,深度40~50公分,上櫃底端離地約150~160公分,內部層板高度彈性調配可收納各式鍋具。

5. 高度錯誤的常見影響與避免方法

太高會抬肩舉刀不順、洗碗需踮腳,太低容易彎腰駝背,做久了腰痠背痛。最簡單的方式是現場模擬站立動作,實際拉量身高到檯面高度,提前溝通與調整。
article image
article image
下圖詳細列出不同使用者族群建議檯面高度與使用建議:
article image
帶走上百屋主驗證的《裝修最全指南》,簡訊免費發您 >>
帶走上百屋主驗證的《裝修最全指南》,簡訊免費發您 >>

二、廚房設備與檯面高度細分建議

1. 瓦斯爐、電陶爐、IH爐的適合高度配置

傳統瓦斯爐需考慮爐具本身厚度(約20~25公分),建議爐台和料理台同高或略低1~2公分。嵌入式IH與電陶爐,由於爐體薄,與檯面平齊,使用上較不會因落差導致姿勢不良。

2. 水槽與洗滌區高度設計重點

水槽因浸泡、刷洗動作頻繁,建議可比主檯面再高5~10公分,讓洗碗不再彎腰!深度推薦選18~20公分,既可容納大鍋具、又防止水花濺出。

3. 備餐區與切菜檯,功能差異下的推薦高度

備菜、切菜區以站立時手肘自然下垂為準,與主檯面同高最順手,如有大量搗拌、搗蒜等動作,偶可略低幾公分利於施力。

4. 上櫃、下櫃與吊櫃—操作便利的高度規劃

吊櫃下緣離地150~160公分、深度30~35公分,較不會頂頭且好拿取。下櫃拉籃建議分層(常用區30公分高,重物區40~50公分)。

5. 各式廚房電器(蒸烤爐、微波爐、洗碗機)安裝高度參考

蒸烤爐、微波爐可鎖在吊櫃下方(離地90~120公分),洗碗機建議和下櫃同高(55~60公分),減輕彎腰壓力。家電櫃、收納櫃需依電器實際尺寸再預留出線空間。
article image

三、廚具高度對健康與舒適度的全解析

1. 過低/過高設計造成的身體負擔比較

過低易彎腰、手腕痠;過高則肩膀懸空、手臂特別吃力。長期下來,造成腰痠、肩膀緊繃是高機率。

2. 腰痠、肩頸僵硬改善與正確高度選擇

量身規劃高度(參考身高÷2+10),減少彎腰、聳肩的頻率。必要時衝擊墊腳凳、抗疲勞軟墊,大幅降低靜態負擔。

3. 避免安全隱患——防燙、防撞、防滑的細節設定

檯面邊緣導圓角,拉籃收納盡量避免突出於走道。爐台、洗槽下方務必防滑墊設置,避免油水滴落造成摔倒。

4. 長時間烹飪環境中的人體壓力緩解技巧

站立時兩腳與肩同寬、適度伸展。每天下廚後做簡單腰背伸展、轉轉脖子,才能保養健康。
article image
完整裝修工具包(清單+話術+模板)已為你準備好!
完整裝修工具包(清單+話術+模板)已為你準備好!

四、不同廚房格局與空間下的尺寸建議

1. 一字型、L型、U型廚房工作檯高低搭配

一字型:主檯面長度180公分(小空間最省);L型、U型檯面深度都抓60公分以上,兩邊盡量動作不打架,可搭配中島讓備料、用餐同步。U型廚房預留90公分以上走道。

2. 小坪數/開放式/封閉式廚房規劃重點區別

小坪數重收納,優先嵌入式家電。開放式需考慮油煙影響,建議高效吸力抽油煙機及玻璃半屏隔間輔助。封閉廚房可加強通風、分區收納。

3. 狹長與開放寬敞空間的高度應用對比

狹長型檯面主打一線到底,好清理;大空間可中島、L型環繞設計,多人烹飪也不擁擠。檯面高度一致,讓視覺與動線都流暢。

4. 預留走道、轉身寬度及人體動線

一般走道至少預留90公分,L/U型或中島周圍走道100公分以上最舒適,方便兩人錯身或開櫃門。轉身動作預留90~100公分更人性。

5. 預算、整體風格與動線兼顧的選配實例

預算有限可精簡家電,重點規劃高利用率的檯面與大容量下櫃。風格上,配合整體居家色調選擇櫃板、檯面材質,動線首重自家下廚習慣(如喜歡邊煮邊洗就讓水槽與爐台近些)。
article image

五、廚房插座與收納設置的實用尺寸與位置

1. 各區域(流理台、爐台、家電區)插座數量與高度

流理台、爐台旁建議各有至少2個插座,高度約110公分(離地);家電區(咖啡機、烤麵包機區)需常備多組插座,並考慮220V插座需求。

2. 吊櫃下方、牆面、地面插座如何安全規劃

吊櫃下方可安裝嵌燈+插座,牆面插座需維持防水防油設計,地面插座則慎用於中島,確保具防水蓋。

3. 收納拉籃&抽屜高度安排,拿取最順手

拉籃建議常用物品區設在80~110公分高;重物設置在下層(50~80公分區段),最底層可擺大型鍋具,側拉收納適合較淺的瓶罐。

4. 影響抽油煙機、冰箱、洗碗機等設備安裝的關鍵尺寸

抽油煙機離爐台65~75公分最佳,冰箱和洗碗機預留大於機身5公分空間與良好通風;嵌入式家電提前與設計師確認規格尺寸。

5. 兼顧安全、防水與實用性的細部設計

插座選用防水型號,設有獨立開關/防跳電裝置,避免對應水槽下有裸露電線。所有檯面盡量設防滑墊與圓角修邊,確保用電安全又防撞。
article image

總結

裝修廚房時,沒有標準答案,但只要用心規劃檯面高度、確認家中成員需求,再根據空間格局、動線仔細設計每一個細節,不管是收納、家電位置還是插座,善用小技巧與檢查流程,人人都能打造出屬於自己的理想廚房!快把本文收藏起來,下一次與設計師討論或監工驗收,就能當你的最佳參考資料!
你問我答
我家廚房檯面高度好像不太對,每次煮完飯都腰痠背痛,該怎麼調整才不會這麼累?
建議先測量你的身高,用「身高÷2+10公分」的公式計算最適合的高度。一般來說,洗菜區可以比爐台區高5-10公分,這樣洗碗時不用彎腰,炒菜時手也不會抬太高。
未解決
廚房插座總是不夠用,微波爐和電鍋要搶同一個插座,該怎麼規劃比較好?
建議在常用家電區(如微波爐、電鍋位置)各設2個獨立插座,高度約110公分。另外可以在吊櫃下方加裝插座,方便使用攪拌機等小型電器,記得要選擇有防水功能的款式。
未解決
我們家廚房很小,東西都堆在檯面上很亂,有什麼收納技巧可以讓空間更整齊?
小廚房要善用垂直空間!可以把常用物品放在80-110公分高的拉籃裡,重物放下面。吊櫃深度做30-35公分就不會撞頭,下櫃可以用抽屜式收納,找東西更方便。
未解決
有用
沒用
calculate-img
更多實用靈感
裝修手冊
裝修手冊
限時領取
點贊
收藏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