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一、漏電是什麼?從原理看懂電流「走錯路」的危險
1.電流繞道的科學原理
2.潮濕環境是漏電的溫床
3.絕緣老化與材質變質
4.電器內部故障造成外殼帶電
二、居家漏電的常見原因:這些小細節最容易忽略
1.電線絕緣層老化或受潮
2.接線錯誤與接地線斷裂
3.插座與延長線過載使用
4.電器潮濕與內部結露
三、漏電的危險與檢測方式:從早期徵兆到科學檢測
1.人體觸電與電擊風險
2.電費異常與電錶持續轉動
3.使用漏電測試筆與插座測試器
4.專業檢測:絕緣阻抗與熱顯影分析
四、防漏與保護措施:從電箱開始守護全屋安全
1.安裝漏電斷路器(ELB)最有效
2.接地系統要完整且專用
3.防水防塵插座與正確配置
4.定期進行電氣安全健檢
五、居家應變與安全自保:發現漏電這樣做最安全
第一步:聞味道、看燈光,判斷危險源
第二步:立即關閉總電源,勿貿然拔插頭
第三步:確認觸電者安全並正確救援
第四步:事故後的檢修與復電步驟
展開目錄
漏電不是只有老房子才會發生的問題,它是電流「走錯路」的警訊。只要電線破損、接地不良或潮濕,都可能讓電流竄入人體或金屬外殼,引發觸電與火災。這篇攻略將用最清楚的方式說明——漏電的形成原理、常見原因、檢測方式與保護措施,幫你在居家與裝修階段就能避開風險,打造真正安全的用電環境。

一、漏電是什麼?從原理看懂電流「走錯路」的危險

漏電指的是電流從原本應該流動的導線路徑「逸出」,流入地面、金屬外殼或人體。這種情況多半發生在絕緣破損、濕氣滲入或線路老化時。理解電流如何迷路,是防範的第一步。

1.電流繞道的科學原理

正常電流應該沿著火線流向負載,再經中性線返回。然而當絕緣層破裂或潮濕導致電阻下降時,電流會從破口直接流向周邊導體,形成「漏電迴路」。若外殼帶電,就可能在觸摸瞬間導致觸電。

2.潮濕環境是漏電的溫床

廚房、浴室、陽台是最常見的高風險區。濕氣滲入插座或開關內部,會讓絕緣阻抗降低,電流更容易竄出。若水氣長期積聚,金屬端子還會氧化,形成導電膜,加速漏電。

3.絕緣老化與材質變質

PVC與橡膠絕緣層會隨時間硬化龜裂,特別是靠近熱源或陽光直射的電線。這類線路通常藏在牆內或天花板,外觀難以察覺,但一旦電流逸出,就成為潛在危險。

4.電器內部故障造成外殼帶電

像是洗衣機、電鍋、熱水器等金屬外殼電器,若內部加熱線圈斷裂或鬆脫,也可能讓外殼成為導電體。此時即使電器表面乾燥,仍可能在接觸瞬間產生電擊。
article image
施工合約包免費下載!
施工合約包免費下載!
監工不頭痛,避坑超簡單!

二、居家漏電的常見原因:這些小細節最容易忽略

許多屋主以為「老屋才會漏電」,其實新裝修若工法不當,同樣有風險。以下列出最常見的四大原因與關鍵改善方式。

1.電線絕緣層老化或受潮

台灣氣候潮濕,加上屋內常有冷熱溫差,電線包覆層會因長期伸縮而產生裂痕。尤其在磁磚牆、冷氣孔或天花暗管內,水氣滲入後會造成導電現象。若插座經常出現「微電」感,就是明顯警訊。

2.接線錯誤與接地線斷裂

裝修階段若施工人員未遵守火線、中性線、接地線的標準顏色與方向,會導致電流回路不平衡。當漏電發生時,電流找不到回路,便會經由人體釋放。正確做法是每一路插座都要有接地線,尤其家電量大的區域。

3.插座與延長線過載使用

許多人將多個高功率家電接在同一插座,長期高溫導致插頭變軟、金屬接點鬆脫,久而久之便成漏電熱點。若插頭經常發熱或冒出焦味,應立即停止使用。

4.電器潮濕與內部結露

洗衣機、電鍋、熱水瓶等家電在使用後若未完全乾燥收納,內部會結露導致短暫漏電。特別是屋外露台、浴室內使用的家電,更需避開水氣與雨濺。
article image

三、漏電的危險與檢測方式:從早期徵兆到科學檢測

漏電不僅造成電費異常,也可能引發火災與人身危害。懂得辨識早期徵兆與正確檢測方式,是避免災害的關鍵。

1.人體觸電與電擊風險

人體導電性高,只要電流超過30毫安、流經心臟就可能導致心室顫動。廚房或浴室漏電特別危險,因為濕腳會降低電阻,使電流更容易通過。建議這兩個空間務必安裝漏電斷路器

2.電費異常與電錶持續轉動

若長期未開電器但電錶仍緩慢轉動,或每月電費莫名攀升,可能代表電流外洩。此時應先關閉所有分路開關,再逐一開啟測試哪一路線存在漏電。

3.使用漏電測試筆與插座測試器

最簡單的方式是用測試筆檢查插座金屬框或電器外殼是否帶電;若測試筆亮起,表示漏電。插座測試器則可同時檢查接地與火線方向是否正確。

4.專業檢測:絕緣阻抗與熱顯影分析

專業電工會使用「絕緣阻抗表」測量電線耐壓狀況,阻值過低即代表絕緣不良;配合紅外線熱影儀,可找出線路發熱異常點,快速定位問題區段。
article image
2025最新最全裝修省錢避坑指南免費領!
2025最新最全裝修省錢避坑指南免費領

四、防漏與保護措施:從電箱開始守護全屋安全

漏電防護的核心原則是「早期偵測、及時斷電」。現代電氣規劃已將防護概念納入設計階段,從源頭阻斷危險。

1.安裝漏電斷路器(ELB)最有效

當電流逸出超過設定值(一般為30mA)時,ELB會自動切斷電源。建議每個高負載回路,如廚房、浴室、冷氣插座都應單獨設置。

2.接地系統要完整且專用

接地能將漏出的電流安全導入地下,避免經由人體導通。老屋若接地線被截斷或混接,建議重新拉線並安裝接地棒,確保接地電阻小於10歐姆。

3.防水防塵插座與正確配置

靠近水槽、洗衣區的插座應採用具防水蓋的IP44以上等級,並與主電源保持30公分以上距離。避免直接位於瓦斯爐或洗手槽上方。

4.定期進行電氣安全健檢

每三至五年請持證電工檢查開關箱、插座、電線與接地狀況。若發現插座變色、冒熱氣、矽利康脫落等狀況,應立即更換。
article image

五、居家應變與安全自保:發現漏電這樣做最安全

當家裡出現跳電、焦味或「手麻」的微電感時,許多人會慌亂地拔插頭或打開開關,這反而是最危險的行為。面對漏電,關鍵是「冷靜+順序正確」。懂得如何應變,才能在事故發生時,把傷害降到最低,也讓修復更有效率。以下四步,教你從判斷到處理一次學會。

第一步:聞味道、看燈光,判斷危險源

若聞到焦味或看到燈光閃爍、插座冒煙,代表電流異常集中。此時不要靠近漏電源,先確認是否為單一區域或整棟停電,再依照情況關掉該回路電源。判斷快慢,常是安全與災害的分界線。

第二步:立即關閉總電源,勿貿然拔插頭

多數人直覺會拔電器,其實這時電流仍可能外洩。應先用絕緣鞋、乾布包手,找到配電箱並切斷總電源。若手潮濕或腳赤裸,千萬不要動任何金屬開關。確保電源斷開後,才可安全檢查。

第三步:確認觸電者安全並正確救援

若有人觸電,應立即切斷電源或用乾燥木棒將其移開。切勿徒手拉人,也不要用金屬物體碰觸。若對方失去意識,應立即撥打119並持續進行CPR或人工呼吸。時間拖延超過30秒,心臟損傷風險大增。

第四步:事故後的檢修與復電步驟

漏電處理完不可立即通電。應先檢查插座是否變色、電線是否發熱或焦黑,最好請持證電工以「絕緣阻抗表」測試線路是否仍導電。確認數值安全(阻抗高於1MΩ)後,才能分段恢復供電。最後使用漏電測試筆再次確認,確保不再帶電。
article image
article image
你問我答
為什麼漏電斷路器會頻繁跳電?
可能是線路潮濕或電器內部漏電,也可能是多台高功率家電同時使用導致負載過高。建議先拔除所有插頭逐一測試,若仍持續跳電,應請專業電工檢查回路與接地系統。
未解決
舊公寓可以加裝漏電保護嗎?
可以。現有電箱可更換含ELB功能的分路開關,不須重新布線。施工時應由持證電工處理,並檢測接地電阻是否達標。
未解決
漏電與短路有什麼不同?
短路是電流在火線與中性線間直接流動,瞬間電流過大導致跳電;漏電則是電流流向非預期對象(如地面或外殼)。短路多因線路碰觸,漏電則與絕緣或潮濕有關。
未解決
有用
沒用
calculate-img
更多實用靈感
裝修手冊
裝修手冊
限時領取
12
點贊
1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