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裝修新手來說,廚房是一個最容易感到陌生又怕踩雷的地方,尤其上櫃的高度、收納怎麼設計、動線如何佈局,都是影響實用與便利的關鍵!別擔心,這篇攻略將帶你一一拆解規劃訣竅,讓你輕鬆吸收、有條理學會「廚房上櫃黃金高度」與收納動線,打造屬於自己的理想廚房!
一、廚房上櫃黃金高度設計
1. 上櫃下緣與檯面距離建議數值
一般來說,廚房上櫃的下緣離下方檯面最理想的距離大約在55cm左右。這個距離能確保檯面使用不受壓迫,上櫃又能輕鬆夠到日常用品。如果上櫃要擺放較多物品,建議不要太低,預留一些可視空間。
2. 根據身高調整——高個、矮個適用高度對比
每個人的身高不同可以做彈性調整。身高170cm以上的使用者,上櫃下緣距離檯面可抓在60cm內;若身高較嬌小(如150cm上下),建議降低至50~52cm左右,兼顧便利與安全。

3. 矮樓層、開放式、頂天櫃三種設計方式優缺點
矮樓層上櫃適合天花低或空間較壓迫的小廚房,視覺穿透佳。開放式廚房上櫃常用層板/吊櫃設計,兼具收納與展示,但易沾灰。頂天櫃則空間利用最佳,收納量大,但最上層取物不便,常淪為“死角區”或需備梯子/下拉籃輔助。

帶走上百屋主驗證的《裝修最全指南》,簡訊免費發您
二、人體工學與動線配置
1. 常用物品取放無障礙設計
日常經常要用的碗盤、調味罐都應該放在伸手可及的地方(一般上櫃中下層),避免爬高危險。建議善用分層,讓每次開櫃一眼就能找到所需。
2. 清洗、切菜、烹調區上櫃佈局技巧
將洗碗槽、爐台、切菜區的上櫃針對常用物品設置,比如洗碗區上方放碗盤、調理區上方放保鮮膜、調味品,烹調區上方則可以規劃盛碗、湯匙、鍋蓋等收納,把順手做到底。
3. 上櫃門片開合、緩衝設計防撞小細節
選擇緩衝式的門鉸、或上掀/下掀門設計,能避免門片碰撞、夾手等問題。上櫃旁有吊燈、油煙機或窗戶時,也要注意門開啟角度與空間預留,避免撞擊。

三、上櫃收納分層管理

1. 日常食器、調味罐、電器的最佳擺放區分
高頻使用的碗盤、杯子靠近洗碗槽上櫃;調味罐放靠近爐台與切菜區;重物如小家電建議擺在下櫃,減少拿取搬動風險。
2. 實用收納配件(拉籃、層架、吊掛)選配指南
裝設下拉拉籃、活動層架可大大提升深櫃取物便利,吊掛式杯架則讓玻璃杯/酒杯收納更有序。依照東西大小、重量靈活選擇。
3. 雙層櫃、淺深櫃 不同收納場景建議
雙層櫃適合高度有限但需增加容量的小廚房,淺櫃取物最直觀;深櫃可搭配滑軌、旋轉拉盤,讓大件物品存取也方便。分層籃、收納盒、標示貼紙,讓儲物一目了然。

裝修預算規劃與避坑清單
含Excel模板,限時0元領取
四、廚房上櫃常見尺寸懶人包
1. 市售上櫃標準規格統整
常見市售上櫃深度約30~35cm,高度60~90cm,寬度依空間彈性計算。門片高度多半低於90cm預防過長造成開闔不便。
2. 客製化尺寸抓法快速導引
量好現場天花、檯面到天花高度後,扣除油煙機、吊燈等位置,依手邊常用物品抓出符合家人身高、動線順手的高度,建議與設計師商討,兼顧機能與個人生活習慣。
3. 標配深度、高度、門片高比例一次看
深度建議30~35cm,高度60~90cm,門片高不超70~80%全櫃高最為順手,不會過重難開,也較耐用。


五、避免常見設計踩雷
1. 櫃體與吊燈、油煙機間的誤差問題
裝櫃時須先確認油煙機、吊燈、窗戶位置,避免將上櫃剛好做到邊角或緊貼設備,導致後續安裝空間受阻或開門撞擊。
2. 隱藏式插座、下拉門機構需預留空間
如需設置下拉式收納、電動拉籃或隱藏插座,一開始就要先預留足夠的安裝寬度、深度及電源線路。
3. 視覺重量感與層板厚度錯誤搭配分析
櫃體過厚或顏色太重,會讓空間顯壓迫,要搭配淺色、輕質門板或適度玻璃門片“破除壓力”。層板不夠厚會彎曲,太厚又佔空間,標準層板厚度通常抓在1.8cm~2cm之間。

廚房裝修沒有標準答案,懂得依據習慣、空間大小、家庭成員需求客製調整,才能設計出真正省力又舒適的動線和收納。參考上述步驟,從高度、動線到收納層次搭配,都能循序漸進,避免常見地雷,讓新手也能打造出既有美感又便利實用的夢幻廚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