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型廚房因其高機能、流暢的動線超適合小坪或一般家庭使用。對初次裝修的你來說,L型不僅方便,也高度客製化。本篇將用最實用的方法,讓剛開始規劃廚房的新手,也能按步就班做出最好用又漂亮的空間!
一、L型廚房尺寸規劃全攻略
1. 檯面高度與深度設定
適合的檯面高度能大幅提升操作舒適。一般建議料理台高度在80-90公分之間,流理台(洗手槽區)可略高5-10公分,依主要使用者身高調整。不建議太高或太低,避免彎腰或舉手過度。檯面深度則建議55-65公分,既夠收納也不難清潔。
2. 上下櫃距離、櫃體深度選擇
上櫃與檯面間距建議55-60公分,方便拿取,不易碰頭。下櫃深度多為55-60公分,上櫃約30-35公分,這樣收納剛好也不浪費空間。
3. 水槽、瓦斯爐、冰箱等三角動線規劃
經典的“金三角”:水槽-爐台-冰箱三點連線長度總和建議在360~600公分間最順暢,太遠太近都會影響動線。水槽放中間、左/右為冰箱和爐台是最常見布局。
4. 工作區寬度與走道淨寬標準
兩面操作的工作區,檯面間建議80~100公分,走道至少90公分,最窄不小於65公分,保證開門或有兩人同時動作不擁擠。
5. 櫃體轉角收納尺寸巧思
L型轉角最怕死角,選用轉盤、拉籃等設計,讓最角落的空間也能好利用,例如旋轉拉籃、L型拉出式層架,都能讓收納量大大提升。



完整裝修工具包(清單+話術+模板)已為你準備好!
二、L型廚房常見尺寸地雷對比
1. 檯面過高/過低操作不順
檯面太高手酸、太低腰痠,調整時記得考慮家中個子較高或較矮者的實際操作感受。
2. 角落空間浪費 or 卡手
沒做角落架時,烹飪常常卡手不順或只能堆雜物。轉角設計是小廚房增收納的關鍵。
3. 三角動線過長/過短易打結
冰箱離太遠,常常在冰箱和爐台/水槽間來回奔波;動線過短則容易人跟物品打結。設計時多站在現場模擬走動。
4. 冰箱開門干擾/距離太遠
冰箱太末端,拿個菜都得繞遠路,且開門若卡在走道,會和其他人互擠,最好預留冰箱門完全展開的寬度。
5. 走道不足易碰撞
走道寬度小於70公分會非常擁擠,雙人廚房建議至少保留90公分以上。


三、L型廚房動線實用配置
1. 水槽-爐台-冰箱三角位移
依照備餐、清洗、烹飪自然流程,動態設計廚房三角形,各點間約120-180公分最理想。
2. 清洗、備料、烹調流程最優化
備料檯面設在水槽與爐台中間,切完可就近下鍋,效率大增。
3. 家電及插座實用分布
家電盡量嵌入下櫃或高櫃,預留插座,考慮到微波爐、烤箱、咖啡機、果汁機等日常會同時用的電器,插座間距建議20-30公分。
4. 減少動線交錯,靈活運作廚房
避免會有人常站的家電設在角落,保持一人一區的流暢;如可能,冰箱靠廚房出入口,減少交錯。

帶走上百屋主驗證的《裝修最全指南》,簡訊免費發您
四、L型廚房空間機能提升技巧
1. 轉角櫃/拉籃收納解決死角
善用L型轉角裝設半圓、旋轉或拉出式五金,不僅解決死角,連最深的鍋具、小家電都能方便拿取。
2. 微波爐/烤箱嵌入減少佔用
操作頻率高的電器建議做嵌入式設計,讓檯面更有空間使用,同時更安全、更整齊。
3. 多功能檯面設計(備餐區+用餐區)
如果空間足夠,將備餐桌設計延伸,兼作臨時用餐或咖啡吧台,高低可差10公分,兼顧美觀與機能。
4. 玻璃櫃門、開放層架擴大視覺感
局部上櫃採玻璃門或把轉角區做開放層架,能讓空間看起來更大、更通透,也方便收納常用物品。

五、實務尺寸參考與設計細節建議
1. 建議L型長邊及短邊最小尺寸
L型最短邊建議90公分以上,長邊至少180公分,小坪數也能施作。太短動線會不順,太長則作業距離過遠。
2. 檯面~吊櫃間距/家電安裝間距建議
檯面至吊櫃間距維持在55-60公分,家電間預留5-10公分散熱空間,插座則視家電需求規劃。
3. 流理台深度與高度範圍規劃
檯面深度建議55-65公分,高度依使用者身高調整(80-90公分),不怕腰痠背痛。水槽區可依需求加深,為18-25公分。
4. 料理動線示意&常見解決方案
流程順序:冰箱取食材→水槽沖洗→檯面備料→爐台烹調→盛盤用餐,流暢動線讓下廚變享受。動線卡卡者,建議調整家電、櫃體擺位,或預留活動工作車加強機能。
5. 廚房照明、換氣設計重點
檯面、爐台、洗滌區都建議獨立設局部照明避免背光;可用吊燈、軌道燈配合主燈。換氣方面,抽油煙機+開窗搭配是標配,有條件再加裝循環扇。
L型廚房的尺寸規劃與動線優化,其實並不難,關鍵在於買對爐具家電、實際量尺、依照個人使用習慣做細節微調。照著本篇的步驟及建議,不用擔心廚房空間卡手卡腳,人人都可以做出舒適又有安全感的高機能L型廚房。第一次裝修也能一次到位,打造令家人或朋友都讚賞的料理場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