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估价!隐藏费用全公开,不怕被坑
其實陽台是全家最容易改造、CP 值最高的空間,只要掌握 DIY 重點,不論你想打造植栽角落、戶外休憩區、微型工作區或貓咪曬日光平台,都能用低成本達成。這篇攻略不僅收錄陽台DIY實用知識,還有滿滿漂亮陽台帶你看喔!
一、陽台改造的基礎概念與常見類型
改造前最重要的是明白陽台「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不同房型、通風、採光、深度都影響改造方向。
1. 陽台改造的三大方向
台灣陽台主要分成三類改造方式:改造時可依陽台深度、採光強度與生活需求搭配,而不是一味追求美觀。陽台空間小,但只要功能分配清楚,效果會比你想的更好。
(1)植栽陽台(療癒、綠化):以綠植為主,搭配木地板與戶外家具;
(2)休憩陽台(咖啡角落):利用小桌椅、戶外地墊、躺椅打造放鬆空間;
(3)收納陽台(實用):強調層架、掛勾、空間整理。
2. 改造前必評估:結構安全
陽台不是全部都能隨意改造。要先確認是否為「外推陽台」、「雨遮」、「突出陽台」,每類有不同承重限制;老公寓更要注意漏水、鋼筋鏽蝕。若要擺放大型木平台、層架、石材花盆,務必確認陽台並非非結構可拆區域。管線位置(排水口、瓦斯管、洗衣機位置)也會限制家具擺設。只要把結構安全評估好,再來做 DIY 才能安心。
3. 陽台動線:晾衣 vs. 休憩 vs. 綠植
若陽台必須兼具洗衣功能,建議以「半功能半美觀」為設計主軸,避免因改造成為拍照陽台,卻導致晾衣不便。若家中有第二陽台,可將生活陽台與休閒陽台分開,各自發揮最大功能。記得:陽台越小越要重視動線,不可堆疊到讓人無法緩步進出。

二、陽台 DIY 改造必學技巧與材料選擇
DIY 是陽台改造的靈魂!不像室內裝潢需要重工具,陽台改造多以可移動、可拆卸的方式完成。本段會介紹 100% 自己能動手的項目,包括地板鋪設、植栽架組裝、燈光布置與牆面掛勾,讓你花最少錢達到最大改造效果。
1. 陽台地板 DIY:木地板、地墊、塑木格
陽台 DIY 最常見的是鋪上「塑木地板」、「卡扣式木格」、「室外 PP 地墊」。卡扣式最適合新手,不需工具、可拆洗、耐雨水。塑木地板較耐用、觸感溫和,也能遮住老舊地坪。若預算有限,可用「戶外地毯+地墊組合」營造效果。鋪地板前要注意排水口位置,不可堵住,以免造成積水。
2. 置物架與層架組裝 DIY
鐵件層架、鋁架、洞洞板是陽台最實用的 DIY 元件,可放植栽、洗衣用品、清潔工具等。組裝時記得選擇耐候材質(如不鏽鋼、粉體烤漆鐵件),避免生鏽。層架可獨立站立,也可結合掛勾與 S 勾提升分類能力。若陽台狹長,可利用「高層架」提升垂直收納。
3. 陽台燈光 DIY
戶外氣氛燈、LED 串燈、太陽能燈具是打造陽台氛圍的秘密武器。太陽能燈不需拉線,是小白也能成功的選擇。需要照明的陽台可採用 IP44 以上等級燈具,確保防水。燈光建議採低色溫(2700K–3000K),氛圍更溫暖放鬆。
4. 小家具與軟裝 DIY
小圓桌、摺疊椅、戶外抱枕、戶外絨毯是最能快速改造陽台的元素。宜家、無印、小北等都能找到高 CP 值選擇。小陽台建議使用「摺疊式」家具,能在晾衣或清潔時快速收起。軟裝建議選擇可拆洗、耐日曬的材質,避免因台灣濕氣高而發霉。

三、陽台改造的費用與預算配置
陽台改造費用彈性大,從 2,000 元到 5 萬元都能完成。本段針對不同需求提供完整的預算拆解,讓你知道每一筆錢可以花在哪裡最有感。
1. DIY 改造費用區間
・輕量改造($1,500–$5,000):卡扣式地板、少量植栽、串燈・中度改造($6,000–$15,000):加戶外桌椅、植栽架、層架、收納・重度 DIY 改造($20,000–$40,000):木平台、植栽牆、大型家具DIY 的最大優勢是——不動到泥作、不使用專業工具,花費相對低而效果大。
2. 材料費用表
・卡扣地板:$150–$300 / 片・塑木格:$200–$350 / 片・戶外桌椅:$800–$3,000・植栽架:$500–$1,500・LED 串燈:$200–$600・太陽能燈:$150–$500全數皆可從小北、特力屋、網購平台取得,是最適合新手的改造項目。

3. 若需施工的額外費用
若你預計做「木平台」、「遮雨棚」、「牆面掛架」,可能需付專業施工費用。木平台一般 1 坪約 $6,000–$10,000;鐵件層架安裝約 $1,200 起;遮雨棚依材質 $8,000–$20,000。不建議自己裝重物牆架,以免破壞防水層或打到鋼筋。
4. 哪些項目值得花錢?
若預算有限,建議把錢花在「地板」、「植栽架」、「照明」。這三者是視覺效果最強、也最能改變空間氛圍的項目。家具與軟裝則可慢慢購入,讓陽台空間隨著生活調整而更完善。

裝修預算規劃與避坑清單
含Excel模板,限時0元領取
四、陽台改造的必知注意事項
陽台改造雖然容易上手,但也最容易踩雷。本段將整理實務中常見的失敗經驗如漏水、積水、家具發霉、植物曬死、地板翹起、鄰居抗議等,教你一次避開所有雷區。
1. 排水口千萬別封
陽台地板鋪設時最常犯的錯誤,就是木格或地毯蓋住排水口,造成大雨積水。建議在排水孔周邊做「留空」或使用可拆式卡扣板。清潔時也要定期檢查排水孔周圍是否堵塞,以免積水倒灌。
2. 認真作好防水防霉工程
台灣陽台濕度高,地板材料若非戶外材質很容易發霉。建議選耐候性 PP 材質、塑木、金屬家具,並避免布質坐墊長期放置戶外。若陽台無遮雨棚,下雨天務必收起軟件。
3. 勿破壞結構與防水層
DIY 不代表可以亂鑽亂釘。陽台防水層破壞後易引發鄰居漏水糾紛,特別是舊公寓。牆面建議使用無痕掛勾、洞洞板、活動式層架替代。如果一定要上牆裝層板,務必請專業木工,用專用螺絲並避開鋼筋。
4. 管線、瓦斯、洗衣機空間不可阻擋
瓦斯表、熱水器、洗衣機都需要保留呼吸空間與檢修空間。熱水器與插座也需保持安全範圍(至少 30cm 以上)。不要把植栽或家具黏著放,以免影響散熱或排氣,引發危險。洗衣機周邊不可鋪厚木板,以免震動不穩。

五、陽台植栽指南:最適合台灣氣候的好養植物
陽台最迷人的地方,就是能讓你在家擁有小小綠洲。但台灣陽台日照強度、方向與濕度都不相同,因此植物的選擇比你想像重要。本段將整理最適合台灣陽台、好養又耐熱的植物列表。
1. 全日照陽台:耐熱、強光植物
・多肉、仙人掌・迷迭香、百里香・虎尾蘭、蘆薈全日照陽台日曬強烈,需選耐曬植物,並避免大量澆水。可搭配陶盆增加透氣與排水。
2. 半日照陽台(東向、西向)
・綠珊瑚、黃金葛、袖珍椰子、合果芋這類陽台早上或下午能照到光,但不會過曝,適合多數觀葉植物。澆水頻率約 1–2 週一次即可。
3. 北向陰陽台:耐陰植物
・蔓綠絨、龜背芋、垂葉榕、網紋草北向陽台光線溫柔,最適合觀葉植物之王「龜背芋」與大型葉系植物。可搭配植物架打造綠植牆。
4. 植栽收納與擺放技巧
建議採「高低層次法」:大型植栽放地面、花架放中層、小盆栽放高層。搭配多功能植栽架能避免盆栽佔滿地面,也能讓植物分層接受不同光照。澆水時建議在陽台地面鋪防水墊,以避免積水或滴水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