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買房,聽到「斡旋」這兩個字是不是一頭霧水?其實,了解斡旋流程、金額、談判及防踩雷技巧,可以幫助你無痛入門,讓買房變得更順利和安心。本文會以淺顯易懂、按步就班的方式,幫你一網打盡所有你應該知道的斡旋重點。
一、什麼是斡旋:買賣流程與簽約重點
所謂「斡旋」,是指買房時,買方先表達出強烈購屋意願,通常會透過繳交「斡旋金」或簽「要約書」的方式來進行。這一步驟,能讓你在有其他買家競爭時,搶下談價主導權,但切記,這等同於一份買賣保障及承諾,後續也牽涉法律責任。
1. 斡旋金 ≠ 訂金:退還條件與拘束力不同
多數情況下,斡旋金由仲介保管,若屋主不同意價格或條件,通常會全額退還;而訂金則是已經雙方同意條件、進入買賣契約階段的第一筆款項,退還條件完全不同。如果你在還沒談清楚就讓斡旋金直接轉為訂金,後面反悔的成本會大幅提高。因此,一定要清楚:「現在我交出去的是斡旋金,還是已經被當成訂金?」
2. 斡旋書 ≠ 買賣契約:但上面寫的東西會變成談判基礎
斡旋書雖然不是正式買賣契約,但其中載明的總價、付款方式、交屋日期、是否含裝潢家電等,往往會成為後續契約的「藍本」。如果一開始寫得太含糊,只寫「總價」而沒寫清楚「是否含車位、裝潢、家電」,後面補充條款時就容易出現認知落差,甚至讓你為了維持氣氛而吃下不划算條件。
3. 斡旋是雙向拘束
很多人以為斡旋完全是「買方在被試探」,其實某個程度上,屋主也會因為看見你認真的出價與條件,而開始思考是否成交。好的斡旋,不是把自己綁死,而是用明確又合理的條件,讓屋主覺得有誠意、也看到「如果現在點頭,可以拿到的確定利益」。關鍵在於,你寫上去的就是你能接受的底,而不是還想再殺好幾輪的假數字。


完整裝修工具包(清單+話術+模板)已為你準備好!
二、斡旋流程全解析:從看屋、出價到退斡旋金
了解斡旋流程,才能知道每一步有哪些可以爭取的空間,也更清楚「什麼時候還能喊停?什麼時候開始進入不得隨便反悔的階段?」本段以多數仲介實務為藍本整理出簡化流程,讓你在每一個步驟都知道自己正在做什麼決定。
1. 看屋階段:先估裝修費,再決定你能出的總價上限
看屋時,不只是看格局、採光、地點,也要同時在腦中估「這間房子大概要花多少預算裝修到可以入住」。例如老屋水電全更新+基礎裝修就可能要 80~150 萬,新成屋只做系統櫃與軟裝可能 40~80 萬。你真正能出的「購屋總價」應該是:總資金-裝修預算,而不是看到喜歡就把全部預算砸在房價上,最後沒有錢裝潢。
2. 決定是否出價:先想清楚「如果屋主立刻答應,買不買?」
很多人下斡旋時抱持「先丟個價談談看」心態,但關鍵問題是:如果屋主立刻說好,你願不願意買?如果答案是「其實還想多看幾間」,那代表你還沒準備好出斡旋。斡旋不等於聊天,它是你對這間房子的一次正式出手。你可以出得保守一點,但不能抱持「反正不會成交」的心態去亂寫。
3. 填寫斡旋書與交付斡旋金:條件要寫細、期限要寫清
填斡旋書時,除了金額,還要寫清:是否含車位、裝潢家電、車位型態、代書費由誰負擔、貸款成數需求、交屋日期等。斡旋期限則是你「願意等屋主回覆的時間」,多數為 1~3 天。期限太長,你會錯過其他物件;太短,屋主可能來不及思考或談家人共識。也可以註明:屋主不同意條件即全額退還斡旋金。
4. 屋主回覆與後續處理:談成、再議價或退斡旋金
屋主可能接受、還價或直接拒絕。若還價接近你的可接受範圍,此時才是「精準計算裝修預算」的重要時刻,看你是否願意讓出一部分裝修預算換取地段或坪數。若價格明顯超出預算,就該堅定要求退回斡旋金,重新找下一間。千萬不要因為「都走到這一步了」而勉強成局,最後受苦的是你的裝修與生活品質。

三、斡旋談判技巧與實用SOP
1. 出價策略:一次殺價vs.分階段喊
你可以選擇「直接殺到心中目標價」或「分段慢慢談」兩種策略。一次給底價有機會一次成交,但錯過讓步空間;分階段喊價則可以當風向測試,看屋主反應再調整策略。沒有絕對優劣,最重要是了解市場行情及屋主狀況。
2. 透過仲介照會或自行與屋主斡旋差異
透過仲介談判較有保障,流程透明、合約明確;若自己直接談,要特別注意產權、貸款、合約條款、款項安全等問題,並可找律師、代書協助第三方履約保證,以避免雙方未熟悉交易而造成糾紛。
3. 常見斡旋陷阱與自保細節
斡旋流程中,一定要一切白紙黑字、收好收據、留存轉帳紀錄。談判過程也可錄音作為日後證明。不要輕信口頭承諾,每一個金額、條件、付費方式都要落實於書面文件。

2025最新最全裝修省錢避坑指南免費領!
四、下斡旋最常見的4個NG行為
多花 20 萬、30 萬,往往不是因為屋主多狠、仲介多壞,而是買方在斡旋階段做了幾個「看似小事,實際上卻非常關鍵」的錯誤決定。本段直接點名最常見的 4 個 NG 行為,對應提醒你在談斡旋時一定要避開。
1. 還沒算裝修預算就先把出價拉滿
很多人聽到仲介說「這間很搶手,要出有感一點比較容易談」,就直接把能貸、能湊的錢全寫進斡旋總價,心想「先談到買下來再說」。結果買到之後才發現:浴室老舊、插座不足、廚房需要重做,光是基本水電+隔間就得多花 100 萬,偏偏錢已經全堆在房價上,只好一路縮減系統櫃、地板、廚具等預算。正確做法是先把「必備裝修」估清楚,預留一定緩衝,再回推你能出多少房價。
2. 把「原本想拿去裝修的錢」當成議價籌碼
談到最後一輪,仲介可能會說:「再加 10~20 萬,屋主就點頭。」這時很多人會心一狠,直接把原本分配給廚房升級、浴室更新、系統櫃的那一塊預算挪去補房價,以為只是「少做一點裝修」。實際上,少的可能是你每天生活舒適度:燈光變簡單、收納變不足、廚具變陽春,讓你住進去幾個月就開始後悔。議價時要清楚告訴仲介:「我的總預算只到XX萬,再上去就是裝修沒錢做」,而不是默默吞下。
3. 不敢拒絕仲介的「再試試看」
有些仲介會採「分階段加價」策略:先讓你下比較低的斡旋,再用「屋主有鬆口,再加一點就成」說服你一段段往上加。短時間內改了多次斡旋,買方很容易搞不清楚自己真正的底線,甚至被情緒推著走。其實你完全可以在一開始就設下「最高出價」,並告訴仲介:「超過這個金額就請直接幫我退斡旋,不用再來問。」這樣既省時間,也避免你反覆動搖。
4. 沒有把「貸款成數、稅費、代書費」算進去
很多人覺得出價多 10~20 萬好像只是一點點差距,但別忘了:房價提高會連帶影響你要準備的自備款、代書費、規費與未來房屋稅基。若貸款成數不如預期,最後要一次掏出更多現金,勢必會侵蝕裝修預算。斡旋前要先用「總價試算表」算過:不同成交價下,你需要準備多少自備款,才不會事後發現預算整個失衡。

五、談斡旋前一定要先做的功課:總價上限 × 裝修預算 × 緩衝金
真正穩健的斡旋,是從「最終生活樣貌」回推,而不是從「仲介說別人出多少」開始。你打算怎麼住?要不要重做廚房?衛浴要不要翻新?家電要不要一次換新?這些都會決定你能出多少房價。本段協助你建立一個簡單的預算框架,讓斡旋不再只是憑感覺亂寫數字。
1. 先抓總資金:自備款+可動用存款+預留緊急金
先盤點自己手上的資金,包括可投入房子的存款、家人支援、自備款安排,同時保留至少 3–6 個月生活緊急預備金不要動。千萬不要把所有存款都壓在頭期款與裝修上,一旦工作或健康出狀況,壓力會非常巨大。有了「可動用總額」之後,才能談房價與裝修怎麼分配。
2. 粗估裝修等級:這間房子你打算「打掉重練」還是「微整形」?
老屋若要重拉管線、改格局、做系統櫃、換地板,基礎裝修費用很容易破百萬;新成屋只做收納與部分設備,預算可以相對收斂。建議先依照「全室翻修/局部翻新/軟裝為主」分成三種等級,各抓一個合理區間,讓自己有概念:這間房子假如買下來,裝修大概會落在多少。
3. 回推可接受的最高成交價:把「不犧牲生活品質」當前提
有了總資金與粗估裝修費,就可以回推房價上限。假設你總資金 600 萬,預期裝修要 120 萬,又希望保留 80 萬緊急預備金,那你真正能放在「頭期款+相關稅費」上的就只有約 400 萬,搭配貸款成數去推。這樣一來,你在寫斡旋時就會知道:「再多 20 萬,就會動到裝修甚至緊急預備金」,自然比較有底氣說不。
4. 一定要留一筆「彈性金額」
實務上,多數裝修預算最後都會超出原本估計 10~20%,不是被騙,而是你在過程中會做不同選擇:想要好一點的五金、耐用的地板、實木門片、更順手的廚具。斡旋時如果完全不預留,最後就只能不停刪除功能。建議保留至少 10–15% 的彈性預算,斡旋價錢就不要把這一塊吃掉。

總結來說,斡旋是買房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關卡,但只要按照以上實用步驟,慎選合作對象、保障每一步的證明與權益,你也能安心進入買房人生大門。從遞交斡旋金、展開價格談判、到簽約付清尾款,每一步都該做足功課,切勿衝動。祝大家買屋順利,有家可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