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一、樓梯高度設計3大安全標準
1. 樓梯踏步高度標準規範—住宅、商用場所差異
2. 楼梯宽度与平台深度—防止踩空与跌倒
3. 樓梯扶手與防滑設施配置—守護老人小孩安全
二、樓梯高度數據大解析:裝修現場必備對照表
1. 踏步高度與深度推薦數值一覽
2. 不同樓層、空間對應最佳樓梯高度參考
3. 高低錯誤導致常見安全問題案例分析
三、樓梯高度在車庫與儲藏空間的應用技巧
1. 車庫樓梯設計:進出便利與車輛動線兼顧
2. 儲藏空間專用樓梯:結構強度、收納功能整合要點
3. 低天花高度下的樓梯高度調整對策
4. 儲物空間節省空間型樓梯尺寸分級推薦
四、樓梯高度客製化服務流程
1. 客製化前現場丈量重點
2. 家族成員結構與生活習慣考量
3. 客製樓梯材料、表面、防護選擇
4. 後續安裝監工與完工檢驗步驟
五、裝潢前樓梯高度規劃全攻略
1. 樓層高度與樓梯坡度一次算準
2. 空間條件限制下的彈性設計技巧
3. 樓梯高度與照明、通風整合建議
4. 施工常見錯誤與現場調整改進方法
5. 最容易被忽略的小細節,安全升級必看
展開目錄
現代室內空間設計中,樓梯不再只是連接樓層的過道,更承擔著空間美感與生活便利的大任。然而對於裝潢新手來說,面對複雜的樓梯尺寸、結構選擇與安全設計,常常讓人一頭霧水。本文細分5大重點,帶你輕鬆掌握樓梯高度規劃全流程,確保每一步都踩得安心又自在!

一、樓梯高度設計3大安全標準

1. 樓梯踏步高度標準規範—住宅、商用場所差異

住宅空間樓梯,每階高度建議16~20公分、深度25公分以上,寬度至少75公分,以方便日常起居與搬運物品。商用、學校等公共場合則需要更寬(如120公分以上),人流量大時更安全。不論哪種用途,都要依房屋實際用途與居住成員需求作調整。

2. 楼梯宽度与平台深度—防止踩空与跌倒

平台设计很重要,特别是上下转向或长楼梯区段,平台深度不可少于宽度,能让人轻松换脚、减少跌倒风险。每阶楼梯的宽度,建议住宅至少80公分,商用则80~120公分以上,平台深度约需90公分。

3. 樓梯扶手與防滑設施配置—守護老人小孩安全

樓梯兩側建議都安裝扶手,扶手高度85~90公分,扶手間隔須小於13公分,避免孩童頭部伸入。踏板材料應考慮止滑,若選用大理石、木質可額外貼防滑條,家有長輩或孩子時,防滑配備更須到位。
article image
article image
2025最新最全裝修省錢避坑指南免費領!
2025最新最全裝修省錢避坑指南免費領

二、樓梯高度數據大解析:裝修現場必備對照表

1. 踏步高度與深度推薦數值一覽

•  樓梯每階高度建議:16~20公分
•  每階深度:25~30公分最舒適
•  樓梯寬度:住宅75~90公分,商用120公分以上

2. 不同樓層、空間對應最佳樓梯高度參考

若夾層空間或小坪數屋型,階數不宜太多,每層設計5~7階,分段設休息平台;大空間則按標準調整,每層10~15階視實際樓高而定。樓梯過陡或過矮,皆可能造成危險。

3. 高低錯誤導致常見安全問題案例分析

常見錯誤如:單一階梯過高、大幅度陡坡、平台太窄、轉角半徑不足、缺扶手、踏板用材滑等。結果常導致失足、跌倒,甚至扭傷。尤其家有年長者或小孩時,千萬不可忽視。
article image
article image

三、樓梯高度在車庫與儲藏空間的應用技巧

1. 車庫樓梯設計:進出便利與車輛動線兼顧

車庫樓梯應選較低階高(16-17公分)、踏面加寬,寬度優於一般住宅,便於搬運重物及安全進出,可設緩坡台階使搬推車更順手;考慮車道預留開門、迴轉的空間。

2. 儲藏空間專用樓梯:結構強度、收納功能整合要點

儲藏室樓梯結構以穩固為主,可設隱藏式收納(如階梯下方抽屜或櫃體),踏板厚度要夠與特殊防滑,爬取大型物品也安心。

3. 低天花高度下的樓梯高度調整對策

若樓中樓、夾層高度有限,可設置抽屜式梯、抽拉式扶梯,適用空間小又要兼顧安全。階高可略降但不可太低,避免屈身過深容易碰頭。

4. 儲物空間節省空間型樓梯尺寸分級推薦

空間型樓梯推薦「Z字型」或螺旋梯,樓梯寬60~70公分即可,收納櫃與階梯合併最省坪效,一物多用。
article image
完整裝修工具包(清單+話術+模板)已為你準備好!
完整裝修工具包(清單+話術+模板)已為你準備好!

四、樓梯高度客製化服務流程

1. 客製化前現場丈量重點

裝潢前專人到場丈量,確認樓層淨高、空間寬度、門窗管線位置及現場可能遇到的障礙物。仔細度量每個角落,才能杜絕日後失誤。

2. 家族成員結構與生活習慣考量

有孩童者扶手密度、止滑措施需加強;家有長者則降低階高、增設照明。樓梯寬度也依主動線與家庭組成客製,務必考慮使用者的行動方便。

3. 客製樓梯材料、表面、防護選擇

極建議選用安全耐磨的踏板材料(如實木防滑、磨砂大理石、鋼板加止滑貼),扶手結構則以鐵件為上;如果想有溫潤感,可選鋼骨結構外包木皮或貼皮。

4. 後續安裝監工與完工檢驗步驟

安裝現場需多次檢查固定工作、方正度與結構穩固性,驗收重點除了尺寸還有止滑措施和樓梯間照明。每個細節都不能馬虎,完工圖確認後再交付使用最保險。
article image

五、裝潢前樓梯高度規劃全攻略

1. 樓層高度與樓梯坡度一次算準

標準公式:樓梯高度(單階高)=樓層總高度÷階梯數,配合步距計算,確保每階落差均勻。坡度建議於30°~35°之間,最為舒適省力。

2. 空間條件限制下的彈性設計技巧

若空間過窄,可選螺旋梯或活動梯,轉角加大平台,縮短單段階數。必要時考慮拆牆微調動線或變更梯型。

3. 樓梯高度與照明、通風整合建議

樓梯間建議設置嵌燈、感應燈,照明需足夠,尤其夜間不易踩空。若可導入自然光與橫向氣流,空氣更清新,不易產生潮濕味。

4. 施工常見錯誤與現場調整改進方法

常見問題如樓梯階面尺寸誤差、結構不夠穩、扶手未加固、施工後與圖面不符,需及時現場校正,避免後期鑿除費時又費錢。

5. 最容易被忽略的小細節,安全升級必看

例如:樓梯踏板邊角倒圓防絆、止滑貼條、兒童手把加裝、平台安全視覺標示、起端與終端坪差防踢腳...等,這些細節雖小卻能大幅提升日常安全。
總結來說,樓梯高度設計絕非一成不變,需要依據使用者需求、現場空間、生活習慣等多層面細緻規劃。裝潢新手只要善用本文整理的思考方向與實用數據,遵循安全標準、現場實測、精確計算尺寸,選擇適合的材料,搭配完善的照明與細心的安裝監控,人人都能打造專屬實用、安全又好看的樓梯空間!輕鬆升級居家生活層次,安全舒適每一天。
你問我答
我家樓梯每階高度不一樣,走起來很不舒服,該怎麼調整才安全?
樓梯每階高度不一致確實容易造成絆倒危險,建議找專業師傅重新測量調整,讓每階高度維持在16-20公分之間,並確保階深足夠(25-30公分),這樣走起來才會平穩舒適。
未解決
家裡有老人家,樓梯要怎麼設計才不會太吃力?
建議降低每階高度(16-17公分)、增加階深(28-30公分),並在兩側加裝穩固扶手(高度85-90公分),踏板要選防滑材質,最好再加裝感應照明,這樣老人家上下樓會更輕鬆安全。
未解決
小坪數房子想做樓梯,但又怕佔空間,有什麼好建議嗎?
可以考慮螺旋梯或Z字型設計,寬度60-70公分就夠用,階梯下方還能結合收納功能。如果空間真的很有限,抽屜式梯或活動梯也是不錯的選擇,記得要找專業設計師評估結構安全性。
未解決
有用
沒用
calculate-img
更多實用靈感
裝修手冊
裝修手冊
限時領取
分享
點贊
收藏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