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一、規劃收納前的空間盤點
1.列出現有與預期物品數量
2.房間格局與動線關鍵區域劃分
3.分析日常取放頻率與便捷性
二、多元收納設計取代滿櫃思維
1.地坪下收納:地台床、和室榻榻米
2.牆面高效收納:開放層板、壁掛系統
3.移動式家具:帶輪收納櫃、靈活書架
4.床尾、窗邊、轉角畸零空間活用
三、提高收納三倍的佈局心法
1.垂直延伸,發揮天花至地面高度
2.上收納+下儲藏,動線雙分流
3.集中+分散收納並用,減少死角
4.彈性收納與空間留白的黃金比例
四、收納機能細節優化
1.櫃內分區收納盒、抽屜滑軌
2.門板收納、小物懸掛架添加
3.分類標示,視覺+功能管理同步
4.預留家電、掃除空間及臨時收納位
五、設計與生活習慣整合
1.符合動線的收納順手區
2.隨手拿取、減少彎腰的層板分布
3.根據家庭成員年齡及需求訂做
4.和收納師/設計師溝通未來彈性調整方向
展開目錄
裝修不僅是讓空間看起來美觀,實用的收納設計更是居家舒適感的核心。尤其對裝修新手來說,總覺得「櫃子越多越好」,事實上卻常常收得不夠、用得不順。其實,正確的收納佈局和小巧思,能讓每個角落都成為幫手,把東西收得漂亮又好找!本攻略將手把手引導你,從規劃收納、挑選設計,到細節優化,打造三倍容量的理想家。

一、規劃收納前的空間盤點

1.列出現有與預期物品數量

開始裝修前,請先靜下心把家中現有物品、未來可能添購的清點一遍。不論小家電還是四季衣物,都將其分類統整,這樣才能真正規劃出符合需求的收納空間,避免櫃體做太大但收不到重點,或實際太擁擠導致雜亂。

2.房間格局與動線關鍵區域劃分

觀察每個空間的用途與必經動線。例如玄關、客廳、臥室、廚房等,哪裡容易堆物?哪裡取用東西最頻繁?先行標記這些重點,再對應櫃體或分區設計,才能做到用得順手。

3.分析日常取放頻率與便捷性

將常用物、季節用品、有展示需求的小物分開考量。高頻取用的物品盡量放在容易拿取的位置,而非日用品可留在稍微隱蔽、不佔動線的角落。
article image
居家各空間收納需求比例
帶走上百屋主驗證的《裝修最全指南》,簡訊免費發您
帶走上百屋主驗證的《裝修最全指南》,簡訊免費發您

二、多元收納設計取代滿櫃思維

1.地坪下收納:地台床、和室榻榻米

不是只有牆面可以做收納!地台床下方或和室榻榻米,都能變成隱藏儲物空間,大件衣物、寢具或不常用的物品,都可整齊收藏,增加空間利用率、減少可見雜物。

2.牆面高效收納:開放層板、壁掛系統

牆面是超容易被忽略的收納寶地。以開放式層板搭配壁掛系統,不僅好拿好放,還可自由調整層距,展示書籍或小裝飾都合適,更能避免滿滿櫃體造成壓迫感。

3.移動式家具:帶輪收納櫃、靈活書架

利用可推動的家具讓收納隨著生活習慣變化而調整,如帶輪收納櫃,機動性強的一組多用,讓家裡隨時有不同配置,把收納「藏」出機動與彈性!

4.床尾、窗邊、轉角畸零空間活用

床腳、窗台下、或房間的畸零轉角,往往留白不用很可惜。可以訂製收納櫃、設計臨時座位抽屜,讓看似沒用的零碎地帶成為雜物「照顧區」,減少常見死角。
article image
收納方式優缺點比較圖

三、提高收納三倍的佈局心法

1.垂直延伸,發揮天花至地面高度

不要單靠腰部高度的收納,記得往上延伸,把天花板到地面的區域好好利用。吊櫃、頂天立地櫃能大大加分,頂部可放不常用雜物、下層則設計常用區。

2.上收納+下儲藏,動線雙分流

同一區塊分上、下兩路動線,下層設置抽屜或置物籃,適合小孩或短期常用物品;上方以吊櫃儲存季節性或大型物品,收納空間翻倍。

3.集中+分散收納並用,減少死角

主力收納區(如儲藏室、衣櫃)負責大量物品歸位,但善用開放層架、籃箱分散在各功能區,讓每個空間都有隨取隨放的便利,徹底減少用不到的死角。

4.彈性收納與空間留白的黃金比例

不要貪圖每一吋都做收納,適度保留留白,讓空間呼吸。一來減少壓迫,二來未來家中物件變動時,也能隨時微調、進退有度。
article image
完整裝修工具包(清單+話術+模板)已為你準備好!
完整裝修工具包(清單+話術+模板)已為你準備好!

四、收納機能細節優化

1.櫃內分區收納盒、抽屜滑軌

內部設計同樣重要。櫃子裡搭配收納箱、分區盒,高效分類好拿;抽屜安裝滑軌,拿取順暢不卡卡,大幅提升日常好感度和耐用性。

2.門板收納、小物懸掛架添加

平常容易被忽略的櫃門內側,可加裝掛鉤、小物袋、磁吸板等,小體積卻高效率,是鑰匙、文具、耳機等小零件的天堂。

3.分類標示,視覺+功能管理同步

貼心標示讓收納歸位變成家人共識,不論標記櫃號還是色塊辨識,都能縮短找尋物品時間,讓全家都能快速找到、收回東西。

4.預留家電、掃除空間及臨時收納位

大型家電(吸塵器、掃拖機器人)、曬衣籃等收納先規劃好專屬空間,免得日後到處雜放。玄關、客廳適當安排臨時區,也方便隨放隨收、維持整潔。
article image

五、設計與生活習慣整合

1.符合動線的收納順手區

收納設計要依照家中主要動線安排。玄關鞋櫃、包包區,廚房小家電、調味料抽屜等,讓每個行進間的小需求都得到妥善照料。

2.隨手拿取、減少彎腰的層板分布

重視成員的使用習慣,高頻取物區盡量設定在胸口至腰部高度,減少彎腰、墊腳的需求,生活更輕鬆。

3.根據家庭成員年齡及需求訂做

家有小孩、年長者,收納高度與取用方式都必須貼近需求;可設低矮層板、軟性分隔,或增加彈性置物籃,確保安全又實用。

4.和收納師/設計師溝通未來彈性調整方向

良好的設計是可以隨著生活變化微調的。建議初期與專業設計師溝通,保留收納系統增減、移動改裝的彈性,讓未來新物件、成員增加時都能因應自如。
只會堆滿滿的櫃子不代表收得好,做對收納才能真正為生活帶來質感。新手參考上述步驟,從盤點需求、彈性設計,再到細節維護,裝修後的家一定整齊清爽又溫馨,收納量翻倍、使用感受升級,輕鬆擁有屬於自己的舒適美居!
你問我答
我家的房間總是亂糟糟的,明明做了很多櫃子,但還是感覺東西沒地方放,該怎麼辦?
你可能忽略了收納的規劃和設計。與其做滿滿的櫃子,不如先盤點家中的物品,並根據使用頻率來安排收納位置。例如,常用物品放在容易拿取的地方,不常用的則可以收在地台床或和室榻榻米下。此外,牆面收納和移動式家具也能讓空間更靈活。
未解決
我每次整理完房間,沒過多久又亂了,有什麼方法可以讓收納更有效率?
可以試試分類標示和彈性收納的方式。在櫃子裡使用收納盒或分區盒,並貼上標籤,讓家人能快速找到物品並歸位。同時,適度保留一些留白空間,避免過度收納,這樣未來有新物品時也能輕鬆調整。
未解決
我家空間不大,怎麼才能讓收納量最大化?
可以充分利用垂直空間和畸零角落。例如,使用頂天立地櫃或牆面層板,將收納向上延伸。床尾、窗邊或轉角處也可以訂製收納櫃,讓這些零碎空間變成實用的收納區。此外,移動式家具如帶輪收納櫃,也能讓空間配置更靈活。
未解決
有用
沒用
calculate-img
更多實用靈感
裝修手冊
裝修手冊
限時領取
分享
點贊
收藏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