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邊漏水,「打針」處理就夠了嗎?成因、補救、預防方法一次看
台灣地震頻繁且雨量豐沛,窗戶滲水、窗邊牆面出現壁癌的情況時有所聞,該怎麼處理?「打針」就夠了嗎?還是需要拆除重裝新窗呢?其實透過以下常見窗邊漏水成因判斷,就能不繞遠路,找到最適合的處理方式,一起來看看!

一、窗戶漏水常見成因&解法

1.窗戶老化變形產生縫隙造成滲水

➤解法:視情況更換膠條或重新換窗
如果居家環境風壓較大,或是窗戶老舊,就有可能造成窗框變形膠條老化等情況,窗戶因此產生縫隙,讓水流入屋內。這樣的老化變形問題解決其實很簡單,如果是膠條老化,請鋁窗師傅更換膠邊即可,而若是鋁窗變形產生縫隙因而滲水就需要重新更換窗戶。

2.施作不良,窗框牆面有縫隙或防水層遭破壞

➤解法:以水泥沙漿、矽利康發泡劑處理
在安裝窗框時如果與牆面之間沒有確實填滿縫隙就容易從窗框進水,這時根本的解決方式就是敲除窗邊四周重新以水泥沙漿補滿。另外,老屋重新裝潢更換鋁窗時,可能於拆除時破壞外牆防水層,造成日後窗戶漏水,如果情況輕微可以矽利康、防水漆修補,或是針對窗戶窗框漏水處打針,灌注發泡劑等填縫劑處理。

3.窗戶沒做洩水坡度與高低差讓積水滲入室內

➤解法:施作洩水坡度與套窗解決
如果發現漏水集中在窗戶下緣,有可能是窗台沒有做洩水坡度所致,如果牆壁和窗戶之間沒有任何裂縫或歪斜,只要施作向外傾斜的洩水坡度就能讓雨水順利排出,另外這樣的情況也有可能是老舊窗型的窗框下方沒有高低差設計,當雨量過大時就會造成積水並滲入室內,如果窗戶本身與牆壁之間沒有裂縫則可以套新窗解決。

4.地震造成窗戶與牆面之間裂縫

➤解法:依牆面材質打針處理或是拆除做新窗
台灣地震多,震後可能使窗邊牆面出現裂縫而導致滲水。解決方式會因牆面材質而有不同的方式:如果窗戶牆面是RC混凝土結構,可將發泡劑打入牆壁裂縫中填補,也就是俗稱「打針」的方式處理,但如果是磚牆,因為磚和磚有縫隙,採用「打針」方式,發泡劑可能會流入牆內其他地方而無法確實填補,因此建議拆除重做新窗較為適合。
裝修預算規劃與避坑清單
裝修預算規劃與避坑清單
含Excel模板,限時0元領取

二、窗框漏水檢測與診斷方法

1.目視檢查要點

•密封條狀況檢查:仔細檢查窗框周圍的橡膠密封條是否有龜裂、硬化、脫落或位移的情況。可以用手輕壓密封條,檢查彈性是否正常。
•填縫劑檢查:檢查窗框與牆體之間的矽利康填縫劑是否有裂縫、脫落或變色的現象。特別注意窗框底部和轉角處,這些位置最容易出現問題。
•排水孔檢查:確認窗框底部的排水孔是否暢通,有無被灰塵、落葉或其他異物堵塞。

2.水測試法

•淋水測試:使用水管或噴霧器從窗戶外側模擬降雨,從不同角度和強度測試,觀察室內是否有滲水現象。這個方法可以有效找出漏水的確切位置。
•積水測試:在窗台外側人工製造積水環境,觀察是否有水從窗框底部滲入室內,這可以測試排水系統的效能。

3.專業檢測方法

•紅外線熱像檢測專業的紅外線熱像儀可以檢測出牆體內部的濕氣分佈,幫助找出隱藏的滲水路徑。
•壓力測試
使用專業設備對窗戶施加不同等級的水壓和風壓,測試窗戶的防水極限和密封性能。

三、如何預防窗框漏水?

1.日常維護保養

每季度檢查一次密封條和填縫劑狀況、每月清理排水孔,確保暢通,並每年進行一次全面的窗戶保養,颱風或大雨後立即檢查是否有新的損壞,以確保

2.正確使用習慣

開關窗戶時動作輕緩,避免暴力操作,清潔窗戶時避免使用強酸強鹼清潔劑,不要在窗台上放置過重物品,並定期轉動窗戶把手,保持五金靈活度。

3.定期更換密封材料

•橡膠密封條:5-8年更換一次
•矽利康填縫劑:3-5年重新施作一次
•五金配件:視磨損程度適時更換
•玻璃密封膠條:配合窗戶保養週期檢查

4.定期專業檢測

建議每2-3年請專業技師進行一次全面檢測,包括:窗框結構安全檢查、防水性能測試、五金功能檢測、玻璃密封狀況評估等,以確保居住品質。
帶走上百屋主驗證的《裝修最全指南》,簡訊免費發您 >>
帶走上百屋主驗證的《裝修最全指南》,簡訊免費發您 >>
你問我答
有用8
沒用
calculate-img
更多實用靈感
裝修手冊
裝修手冊
限時領取
8
45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