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效果直省30%+?输入坪数,對比119項清單
裝修預算從 50 萬到 500 萬都有人做,但做得好不好、能不能順利完工、會不會踩雷,往往取決於你選的是「室內設計師」還是「統包」。本篇以台灣常見裝修流程為基礎,完整解析設計師與統包的差異、各自適合的案型與選擇重點,讓裝修更安心。
一、設計師 vs 統包:核心差別一次掌握
雖然兩者都能完成裝修,但「專業定位」與「服務深度」完全不同。簡單說:設計師負責美感+整體規劃,統包負責工班調度+現場施工。理解兩者差異,才能知道自己家到底需要「設計」,還是只需要「施工」。
1. 設計師:以美感、空間規劃與風格統合為核心
設計師的核心能力在於:風格設定、動線設計、收納配置、材質搭配、色彩與光線整合,並負責出完整圖面(平面圖、立面圖、系統櫃圖、照明配置等)。設計師不只畫圖,也會協助預算配置、協調工班品質、現場監工規劃,讓最終成果「美觀、好住、風格一致」。若你對風格要求高、收納需求多、坪數較小需要精準規劃,設計師絕對比統包更能達到心目中理想的家。
2. 統包:以施工、工班管理、工程效率為核心
統包偏向「工程總承包商」,負責調度木工、水電、防水、泥作、油漆、系統櫃廠商等工班,強項在於迅速施工、價格透明、項目清楚。統包通常沒有完整風格設計,但很擅長:拆除、泥作、水電、浴室整套翻修、地板工程等。適合原本格局不改、風格不複雜、只需基本機能施工的屋主。如果你心裡已有清楚圖面或參考照片,統包是經濟實惠的選擇。
3. 設計師 vs 統包的費用差異
設計師通常收取「設計費+工程費」。設計費約每坪 2,500~6,000 元甚至上萬元,視品牌、細緻度與服務內容而定。工程費也較高,因為包含監工、風格統合與細節把關。統包則多以「工程項目計價」,例如水電多少錢、泥作多少錢、木工多少錢,不收設計費,價格相對彈性、有時能壓低預算。但缺點是沒有專業規劃,成品的細緻度及風格一致性較不強。
4.設計師 vs 統包的施工方式差異
設計師會依圖面規劃,逐項檢查工班施工是否符合預期,包括細節節點、材質收邊、配置比例,並主動協助解決現場突發狀況。統包多以「完成項目」為主,看重效率與執行速度,但較少處理風格與美感細節。若有追加需求或工法模糊之處,必須由屋主自行確認並做決策。想省心的人適合設計師;願意自己盯現場的人可選統包。


二、設計師與統包服務內容比較
裝修不只是施工,還包括前期溝通、圖面推敲、品項挑選、預算編列與完工檢查。本段整理設計師與統包「實際能提供的服務內容」,協助你精準比對自己需求。
1. 設計師服務內容
・風格設定與空間規劃・完整設計圖面・材質挑選、色彩搭配、櫃體細節・燈光、美感與比例調整・預算分配諮詢・現場監工與溝通設計師更像「家屋顧問+創意規劃師」,讓空間不只好住,也能提升生活品質。若你想做系統櫃訂製、電視牆造型、餐廚一體整合等,設計師能提供更全面的整合能力。

2. 統包服務內容
・拆除、泥作、水電工程・基礎木作、油漆・廚房設備、浴室整修・地板、門片工程・品項照表施工統包適合已經有明確設計圖、或只想做「必須的功能性工程」的屋主,例如浴室翻修、換地板、搬新家前快速整理。若不需要風格設計,統包能節省大量預算。
3. 完工成果差異
同樣是 100 萬的預算,找設計師與找統包,成果可能完全不同。設計師操刀的空間,多半在色溫、材質、線條比例上有整體統合:櫃體與天花線條相互呼應,材質過渡處有收邊,地坪、踢腳板與門片顏色協調,光源層次清楚。你走進去會有種「這個家很完整」的感覺。統包則偏向「把每個工程分開完成」,浴室、地板、油漆各做各的,如果沒有前端設計整合,很容易出現:門片顏色跟地板不搭、燈位偏奇怪、櫃體高度不順眼。實際使用沒問題,但就是少了一點整合與細節。
4. 預算透明度與追加風險
設計師多半會先從「設計費」與「預估工程範圍」開始說明,接著在圖面確定後,出一份較完整的工程預算書。追加大多來自兩種情況:其一是現場拆除後發現老屋問題(漏水、結構、管線);其二是屋主中途加做項目。至少彼此心裡都有底。統包的報價則常以「單項」呈現:例如浴室整修多少、全室油漆多少、水電更新多少。若前期只談籠統的「到時候看狀況」,施工過程就很容易不斷冒出:「這個沒算到喔」、「那個要另外再加」,讓屋主很有被追著加錢的感覺。


三、不同屋況該選統包還是設計師?依「屋況+個性」找對合作模式
同樣是 30 坪,屋主 A 覺得找統包就好,屋主 B 卻堅持一定要設計師。其實差別不在坪數,而在「屋況複雜度」與「你有多在意細節」。有人只想浴室安全、地板好清潔,有人則在意每道線條的銜接是否漂亮、收納量有沒有被極大化。本段用幾種常見狀況,把「設計師/統包」適合度拆出來,讓你對號入座。
1. 新成屋裝潢:你是「只要基本」還是「想要夢想中的家」?
新成屋通常管線新、結構穩,只要在原有基礎上做裝修即可。・如果你只希望基本入住:例如加幾組系統櫃、鋪地板、簡單油漆,統包就能完成。・如果你想打造「人生中第一個理想之家」:包含格局微調、餐廚整合、收納系統、風格氛圍與燈光設計,那設計師能幫你把同樣的預算花在刀口上,不是隨便塞滿櫃子,而是思考「你未來 10 年要怎麼住在這裡」。
2. 老屋翻新:工程風險高,整合能力很關鍵
老屋最可怕的不是風格老舊,而是「看不到的地方」:老舊鐵管、漏水、結構補強、地坪高低差……這些一旦動到,就是一連串工序串連。・只翻修單一空間(例如單一浴室、陽台防水)→ 統包效率高,價格也好掌握。・全室翻修(3 房 2 廳全部重弄)→ 牽涉到水電、泥作、木作、鋁窗、防水、空調等多工種,設計師可以幫你把順序、工法與預算排好,一條龍的服務省心省力。
3. 小坪數+高收納,視需求決定
對於 10~20 坪的小宅,只要一兩個櫃子位置抓錯,就很容易變成壓迫、或是收納還是不夠。設計師會從「你的物品清單」出發:行李箱幾咖?有無露營裝備?有沒有大量書籍、模型、樂器?再決定天花要不要降、牆面是否能藏櫃、沙發後方能不能加平台。統包當然也能做櫃子,但多半是依照「常規尺寸」與「現場能做什麼」來執行,不會幫你從生活習慣反推空間安排。若你是東西多的人,小宅卻直接找統包,很可能住進去才發現:收納還是不夠用。
4. 只做局部工程:統包就是你的好幫手
若你現階段只是「局部修繕」——例如浴室老化想整組汰換、木地板泡水要換掉、租屋處的廚房想重新貼壁磚,這類需求以功能性為主,對風格整體感沒有那麼執著,統包會是很有效率的選擇。你可以先列出「問題點+期望改善方向」,請統包現場評估,報價若清楚、工法說明合理,就能快速進場施工。這類工程若刻意找設計師,反而會把預算壓力拉高,除非你同時有整體空間要改。


帶走上百屋主驗證的《裝修最全指南》,簡訊免費發您
四、設計師VS統包VS自行發包
總結來說,設計師適合較沒有時間、對相關專業知識沒那麼了解,但有充足預算的屋主;統包則適合對室內設計有較完整構想,且預算中等的屋主,至於自行發包適合具備專業裝潢知識,且時間、人脈充裕的人。
設計師 | 統包 | 自行發包 | |
預算 | 最高 | 中等 | 最低 |
花費時間 | 低 | 中 | 高 |
所需人脈 | 低 | 低 | 高 |
具備專業知識程度 | 低 | 中 | 高 |
溝通窗口 | 僅設計師 | 統包工頭 | 各個工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