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客廳的眾多家具中,電視櫃既是視覺焦點,也是日常收納與動線的核心,落地式電視櫃因結構穩定、承重佳,加上能容納更多設備與生活物件,成為許多家庭規劃客廳時的直覺選擇,只要掌握櫃體高度、深度、線路與材質配置,它不但實用,也能呈現俐落、乾淨的空間表情。
一、落地式電視櫃的優缺點
1.收納力最強
落地式電視櫃擁有最完整的櫃體使用面積,下方可做抽屜、門片櫃、開放層,甚至能將掃地機器人基地、書籍、小家電、玩具、備品全數整合,能讓公共空間更有秩序,減少雜亂感,視覺更俐落,特別是搭配全平面門片時,整體美觀度會大幅提升。
2.承重安全性高
落地櫃最大的優勢就在於不挑牆面承重,老屋、輕隔間、木作背牆都能使用,不用擔心懸吊櫃的重量造成鬆脫或掉落,對於裝修預算有限的家庭也更友善。尤其有小孩的家,更需要穩定的家具結構以避免碰撞風險,落地櫃本身接觸地面、重心低,在安全性上具有明顯優勢,65吋以上大型電視搭配落地櫃也比較安心。
3.線路更好藏
落地櫃因為深度足夠,能將電源線、延長線、音響線、機上盒線完整隱藏在櫃內,不會露在外面破壞視覺,規劃時可以預留後方走線通道,讓所有設備集中管理,保持電視牆整潔,如果搭配背板或整合式設計,更能將線路後置於櫃體,完全看不到凌亂的線材。

4.佔地面積較大
落地式櫃體深度與寬度就相對固定,對於小坪數來說,可能會讓動線變窄、視覺較壓迫,因此在小宅中,需要透過淺色系、木皮跳色、格柵或薄型櫃体來消除沉重感。若是在客餐廳連動的空間,建議選低矮款或淺深度款,能維持空間通透。
5.沒有漂浮感
與懸浮式電視櫃不同,落地櫃因為接地,視覺上較紮實,失去了漂浮式的輕盈效果。
2025 空間設計包免費領!
收納超省空間,小坪數救星!
二、落地電視櫃的常見類型
1.矮櫃型
矮櫃型是最適合小坪數與極簡風居家的落地櫃形式,櫃體多半控制在40–55cm高,視覺上不會壓迫,還能保持牆面留白、讓客廳看起來更寬敞,電視則能放在櫃上,或是選擇壁掛,讓櫃面保持乾淨俐落。

2.高櫃型
高櫃型屬於天花板到地面的跨層櫃設計,同時滿足展示、隱藏與大容量收納,通常會將電視安裝在正中央,周圍以開放格、門片櫃或展示層圍繞,形成強烈的主視覺,適合把客廳作為公共區域核心的家庭。不過,高櫃視覺較重,需要以淺木色、白色、格柵或跳色手法,讓整體保持輕盈。

3.系統整合型
系統整合型常見於想追求客廳完整設計的家庭,櫃體以系統板或木皮系統,搭配岩板、木格柵、藝術漆等材質,一次整合電視、機櫃、線路、展示層與大容量收納,使整面電視牆呈現如樣品屋般乾淨俐落的完整性。這種類型的優勢在於可客製化程度高,能依戶型做精準配置,更能將音響線、HDMI、機上盒線全部後置於櫃內,不破壞牆面美觀。

4.模組型
模組型最適合租屋族或不確定未來是否會搬家的家庭,它透過不同大小的單元櫃組合而成,例如抽屜櫃、展示櫃、電子設備櫃,可依照空間大小自由拼接,不需要太多施工,此類風格輕巧、易更動,搬家時也能整組帶走,非常適合重視彈性、習慣常常調整家具配置的人。
5.隱藏門片型
想要電視存在感低一點,隱藏門片型會是最理想選擇,透過滑門、層板門、左右推拉門或雙開門片,能在不看電視時將電視完全藏起來,讓客廳維持乾淨純粹的視覺,門片材質可做木皮、烤漆、格柵或布藝效果,不只遮住電視,也能展現客廳風格主軸。
注意事項
- 需要注意的是滑門軌道深度與視訊設備散熱,必須提前規劃,避免日後卡槽或過熱問題。
三、空間規劃與收納重點
1.依生活物品量決定櫃體尺寸
落地電視櫃最重要的是收納量要剛好,不多不少,如果家中物品較多,建議櫃體深度可做40–45cm,才能放進大型物件,也更利於藏電線,小宅或喜歡輕視覺者可選擇淺深度30–35cm,減少壓迫感,高度則以搭配電視觀看角度為主。若電視要放櫃上,櫃高建議40–55cm,電視壁掛,櫃體高度則可更自由,可做低櫃也可延伸成大面主題櫃。
2.電視高度要對準視線
一般建議坐在沙發時,電視畫面中心落在90–110cm左右最舒適,習慣盤腿或坐較低,則可稍微往下調整,壁掛電視則可依櫃體高度、沙發座位深度微調,確保每個座位都有良好視角。此外,若會搭配音響、遊戲機,也記得一併考量位置高度與距離,避免遮擋或影響散熱。
3.不能忽略設備與散熱規劃
許多家庭會將遊戲機、機上盒、路由器、音響等設備集中在電視櫃內,因此櫃體必須留下足夠的散熱空間,避免長時間使用後過熱,建議在櫃體背板預留數個隱藏透氣孔,若櫃體完全密閉,則可加裝小型散熱孔或改用半開式格層,讓熱氣能順利排出。

4.預留掃地機器人基地
現代家庭幾乎都有掃地機器人,因此電視櫃若能整合充電基地,實用度會大幅提升,建議預留高度10–12 cm、深度至少40cm的空間,讓機器人能完整停入、轉彎不卡。喜歡極簡視覺,也可將掃地機器人藏在門片後方或側邊開放格,保持客廳整潔一致,同時確保充電座不外露。
5.材質搭配決定風格
材質會左右整體風格,尤其在客廳主視覺更是關鍵。例如:
●木皮/系統板木紋:最百搭,適合北歐風、日系、奶油宅。
●岩板/大板磚:質感沉穩,適合現代風、精品飯店風。
●白色或淺灰色平光面:乾淨俐落,適合極簡與輕奢。
●格柵、圓弧門片、跳色櫃體:增加立體感與細節,不會太單調。

2025最新最全裝修省錢避坑指南免費領!
四、選購與施工注意事項
1.先確認牆面線路位置
在規劃落地電視櫃前,最重要的是掌握牆面上的電源插座、網路孔、光纖孔、開關位置,避免櫃體安裝後才發現插座被擋住或線材不夠長,建議在施工前就先規劃線路集中區,例如將 HDMI、機上盒線、音響線共同預留於背板後方,未來增加設備時也能輕鬆擴充。
2.確認電視尺寸與未來擴充
許多家庭一開始使用55吋電視,但住進去後習慣影視娛樂,往往會升級到65、75吋,因此電視櫃與電視牆面寬度最好留可升級空間,建議櫃體至少預留比現有電視寬20–40cm的空間,避免未來更換電視時需要重新拆櫃。同時也要確認壁掛架的位置及高度,搭配櫃體比例後再決定電視中心點高度,才能確保視覺平衡。
3.門片、五金品質影響使用壽命
落地電視櫃因為使用頻率高,五金品質非常重要,建議選擇緩衝鉸鏈、靜音滑軌、耐重抽屜,以及不易鬆動的門片鉸鍊。若櫃體做高櫃,門片越長越需要好的五金支撐,以免長期使用後門片下墜,對於需放重物的抽屜,也建議使用45kg或以上的高承重滑軌,確保耐久度,不會因日常使用而變形。
4.材質耐刮、易清潔
電視櫃常會放置遙控器、遊戲手把、娃娃、雜物,因此耐刮、防燙、好清潔是實務使用的核心,家中有小孩或寵物者,可優先選擇耐磨系統板、木紋系統板、岩板、耐刮PET板等,表面不易留下刮痕,也更耐髒。若想追求木皮質感,也可在最容易碰撞的位置改用實木收邊或耐磨材質,維持外觀與實用兼具。
5.光源與氛圍燈條更加分
電視櫃若加入光源設計,能讓空間層次明顯提升,例如:底部燈條提升輕盈感、展示層LED嵌燈營造精品展示效果,或是背板漫射光,柔和減少直射眩光光源不僅強化視覺,也有助於夜間觀影時減少眼睛疲勞。

五、落地式與懸浮式電視櫃比較
1.安全性:落地>懸浮
落地櫃因為直接與地面接觸,不必依靠牆面承重,因此無論是老屋、輕隔間牆、甚至隔音棉牆都能放心使用,不會有掉落疑慮。懸浮式則必須確認牆面材質與承重力,並進行加強施工或背板補強,否則長久使用容易導致螺絲鬆動或位移,因此安全性相對較仰賴施工品質。
2.視覺感受:懸浮>落地
懸浮式電視櫃底部離地的留白能讓空間看起來更寬敞,落地櫃雖然視覺上較紮實,但透過淺色、木紋、格柵、跳色、底部留縫、加燈條等方式,同樣能呈現俐落的精緻感。簡單來說:
●喜歡輕空間→懸浮式電視櫃
●喜歡完整主視覺→落地式電視櫃

3.收納能力:落地>懸浮
落地櫃由於不需顧慮承重,因此櫃體可設計得更深、更高、更寬,能容納大型物品,懸浮櫃通常因高度與結構限制,抽屜深度較淺、門片高度也有限,適合收納小型物件,但不適合大量儲物。
4.清潔便利:各有優劣
懸浮式電視櫃底部懸空,最適合習慣每日由掃地機器人清潔的家庭,不會卡灰塵,也不會形成死角,但前提是高度要足夠,通常需至少10–12cm才能讓機器人順利通過。落地櫃若完全落地密合其實更好清潔,不會卡灰塵,但若做了底部留縫,反而可能形成積灰處,需要依照家中清潔習慣去選擇最適合的結構。
5.預算彈性:兩者可調整,但落地較多變
落地櫃可以用模組櫃、系統櫃或木作來打造,從入門等級到高價材質都有選擇,因此預算彈性非常大。懸浮櫃則需要加強牆面、加厚背板或做補強,因此在施工面會增加一些成本,也較需要專業技術,牆面不合適,還需要額外做木作背板或輕鋼架,加總起來可能比落地櫃更高。如果預算有限或想逐年擴充櫃體,落地櫃會更靈活。

落地式電視櫃並不等於老派,只要在尺寸、材質與動線上規劃得宜,它其實能為生活帶來更穩定、更便利的使用體驗,從安全性、收納力到耐用度,落地櫃都是居家中最實用的核心家具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