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潢休日去哪裡?逛逛椅子展增靈感
美好的空間裡永遠少張相配的椅子,這個週末起,不妨來看椅子展吸取設計養分吧!台灣設計研究院邀請知名工業設計團隊「東海醫院設計工作室」,合作策劃主題特展—「坐座做.做座展」,透過椅子的設計脈絡,尋找台灣美學的基因。

椅子,不只是椅子

人們醒著的時間裡有80%是坐著的,因此,椅子不僅僅是椅子,是我們每天接觸最頻繁的一種生活道具。在台灣產業發展中,「椅子」的製造與設計,歷經農業手工藝時期、輕工業代工模仿時期,近年走向設計與風格塑造之路,可見「坐具」文化深植於台灣人生活底蘊。
▲1960年代太空時期的「圈椅」。
▲1960年代太空時期的「圈椅」。
▲顏水龍作品與包浩斯代表作品「紅藍椅」並置呈現,展現同一個年代裡,竹材_木材、東方_西方的設計對話。
▲顏水龍作品與包浩斯代表作品「紅藍椅」並置呈現,展現同一個年代裡,竹材_木材、東方_西方的設計對話。

坐、座、做 刻劃出台灣坐具美學

為喚醒大眾對坐具設計的關注與重視,台灣設計研究院邀請知名工業設計團隊「東海醫院設計工作室」,合作策劃主題特展—「坐座做.做座展」,即日起至7月5日止於台灣設計館06展區展出。從「坐、座、做」三個軸線呈現椅子的故事,並規劃出三大展區,設置觀眾動手做的學習場域,為民眾汲取更多有趣的生活靈感。
▲由設計師王俊隆與竹藝師聯合製作的「作繭計劃-蠶絲竹編沙發」,巧妙應用農村養蠶智慧,結合自然生態與人文藝術,將椅子引領至永續發展的美學層次。
▲由設計師王俊隆與竹藝師聯合製作的「作繭計劃-蠶絲竹編沙發」,巧妙應用農村養蠶智慧,結合自然生態與人文藝術,將椅子引領至永續發展的美學層次。
▲周育潤以台灣特有的「五角編」技法,組成極具當代設計感的「泡泡沙發」,當年被法國媒體評選為最令人心動的作品。
▲周育潤以台灣特有的「五角編」技法,組成極具當代設計感的「泡泡沙發」,當年被法國媒體評選為最令人心動的作品。

導入人體工學,體驗台灣家具設計創意

透過精心的展場設計,梳理出跨越一世紀的設計脈絡,囊括傳統經典與當代創意,並導入了人體工學理論,淬煉出最具台灣味的「坐座做」美學。展覽期間,將陸續辦理專題講座與教育工作坊,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共同參與這場設計饗宴
▲「人體工學」區呈現台灣設計館館藏之一,同時也是20世紀現代家具的經典代表—伊姆斯夫婦(Eames)於1956年發表的單人躺椅
▲「人體工學」區呈現台灣設計館館藏之一,同時也是20世紀現代家具的經典代表—伊姆斯夫婦(Eames)於1956年發表的單人躺椅
▲設計師許向罕的X多元模組家具系統
▲設計師許向罕的X多元模組家具系統

展覽資訊

坐座做.做座展|SIT DOWN PLEASE
時間 | 2020/3/10~7/5 每週二至週日09:30 - 17:30
地點 | 台灣設計館06展區 (松山文創園區松菸口)
票價 | 150元(全票)/100元(學生票、團體票、松菸口會員票)
主辦 | 經濟部工業局
執行 | 台灣設計研究院
策展 | 東海醫院設計工作室
視覺 | 形容事物所
你問我答
有用7
沒用
calculate-img

推薦標籤

19
7
9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