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屋主為了增加使用空間,會進行裝潢外推或增建,不知不覺製造了「違章建築」,不僅觸法,最終也恐面臨拆除命運,不小心買到有違建的屋主,更免不了要走上傷神傷財之路!違建到底該如何判斷?小編整理出以下幾點給大家參考!
什麼是違建?如何判斷?
違章建築指的是沒有向政府主管建築機關申請許可,在建物取得使用執照後擅自加蓋的建築物,根據內政部營建署2022年5月資料,全台約有71萬多筆違建未拆,若想知道家中或想要購入的房屋是否有違建,可以至縣市政府的違章建築查詢系統輸入地址即可確認。
全台違建資料來源:內政部營建署 營建統計月報表-違章建築案件統計
裝修預算規劃與避坑清單
含Excel模板,限時0元領取
台灣常見的違建類型
1.頂樓加蓋:頂樓加蓋常見於台灣20年以上的舊社區與公寓,法規規定頂樓建築面積 1 / 8 之法定範圍內屬合法建物,若超過即算違建。頂樓加蓋的外牆材質通常會與同棟相異,另外也可由一樓的門鈴與信箱確認是否為原有樓層。
5騎樓外推:一樓外牆到馬路間的空間,且上方為二樓樓層覆蓋者稱為騎樓,在此搭建鐵捲門或牆面即算違建。
違建是否應立即拆除?依存在年代而定
違建是否需立即拆除或是暫緩拆除可依建造年代而定,以台北市為例,民國84年1月1日後出現的違建即為新違建,不允許修繕,屬於即報即拆的類型。而民國53年1月1日以後至民國83年12月31日前就已存在的屬於既存違建,政府會拍照列管,可暫緩拆除,目前台北市政府已著手修正「北市違章建築處理規則」,對於民國83年以前的既存違建將不得修繕,若有修繕行為將優先查報拆除,修法通過後預計於民國112年1月1日起實施。
帶走上百屋主驗證的《裝修最全指南》,簡訊免費發您 >>
如何避免買到有違建的房子?看房時這樣判斷
除了至縣市政府的違章建築查詢系統確認外,看房時可以仔細觀察現場屋況與外觀是否與左鄰右舍不同,確認是否為增建造成。另外也可以確認房仲所提供的不動產說明書與平面圖,詳看是否有紀載增建或違建資訊,並同時比對建物謄本,了解建築完成日期與違建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