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5電器櫃尺寸規格
廚房中的電器櫃不再只是擺放微波爐與電鍋的小角落,2025年電器櫃尺寸需配合主流電器尺寸與加強安全散熱設計。功能分層、動線規劃與櫃體插座配置等細節,成為好用的關鍵。
1.櫃體基本尺寸建議
電器櫃除了依既有空間深度規劃,也要參考實際使用的家電尺寸,一般深度建議在62~70cm,容納大容量電烤箱與氣炸爐,寬度則落在60~100cm。建議設計成頂天立地型,儘可能讓空間平整及最大化,每層預留40cm~60cm空間,並配合家電本體散熱需求,靠牆保留10cm空隙。
2.使用頻率分層設計
建議將常用電鍋、熱水瓶規劃在90~120cm腰部高度,省去彎腰取物的不便。較少使用的榨汁機、破壁機等則可收納於上層或下層區域,分段配置更省力。
3.嵌入插座與線孔訂製
電器櫃中每一層櫃都務必要設置專屬插座與走線孔,避免插線打結或重疊導致短路。抽屜內亦可設計USB插頭,供小家電或手機充電使用。
4.散熱與材質選擇

二、廚房落地櫃規劃要點與收納分類
落地底櫃是料理時最常開啟、放置鍋具甚至垃圾桶的重要區域,因此在高度、寬度及抽屜模組上,需更符合人體操作習慣。今年廚具更強調「模組化+靈活機能」,打造實用型下櫃空間。
1.符合身形與底櫃操作高度
最理想的下櫃高度為85~90cm,符合160~175cm使用族群站立作業高度。此高度能避免駝背與肩膀過度施力,水槽若嵌入於此區,也需同步調整高度與深度。
2.抽屜層數與深淺搭配
底櫃抽屜推薦採三層設計(小抽15cm,中抽25cm,大抽35cm),可分層放餐具、鍋具及密封罐,模組化抽屜配合分類內盒,讓廚具都各有所屬,好拿好收。
3.側拉調味櫃配置
側拉籃設計可放油鹽醬醋與各式小瓶罐,寬度建議20~30cm,適合狹小邊角空間。建議安裝阻尼滑軌,避免甩出與響聲。
4.轉角櫃靈活應用
三、吊櫃設計升級與高度配置
吊櫃常作為廚房中收納食材補貨區或放置用品,但高度與設計形式攸關使用便利性。推薦以機構化+氣壓升降設計,解決「拿不到」與「撞頭」兩大困擾。
1.吊櫃深度與門片設計
吊櫃建議深度控制在32~40cm,以保證上方物品收納空間不壓迫下方視線。若預留照明,內掀式門板搭配LED軌道燈,可提升視覺層次。
2.人體工學開口高度
吊櫃下緣與檯面間距最好在60cm左右,避免頭部碰撞。最上層建議不超過210cm,超過區建議搭載升降裝置或專為收納備品使用。
3.氣壓式升降架應用
可加裝可升降吊櫃系統(例如 BLUM、Häfele),讓高處物品也可輕鬆拿取。推薦給長輩或行動不便者,大幅提升友善性。
4.選擇合適門片開法
可現場評估採用上掀門、內推門或左/右開時是否順手。2025年不少設計將吊櫃與展示櫃合併使用,採玻璃門片營造展示感。


四、開放層板靈活搭設活用牆面
開放式層板是小坪數廚房放大視覺的妙招,也常用於收納常用杯盤或調味料。但油煙與安全問題也不容忽視。2025年主打「美感+機能」融合設計。
1.層板深度與載重能力
層板建議深度落在12~25cm,大型餐盤與鍋具則需至少30cm厚度的支撐板材與固定鐵件。負重力建議控制在5~10kg/層內。
2.間距規劃與分類收納
每層高度間距取決於所置物品尺寸,一般建議為25~35cm。建議採分區設計:一層放杯具、一層放調料、最上層放裝飾品。
3.吊桿掛勾搭配應用
層板下方可固定鐵製吊桿,加掛S鉤放鍋鏟、抹布、乾燥布等,省下抽屜空間也美觀實用。建議挑選可調式吊桿,高度彈性佳。
4.清潔與空氣流通設計
無門板的層架容易落塵油煙,建議採用可拆洗構件,並搭配強效抽油煙機。2025年部分設計師更推崇整面陶板牆面搭開放層架設計,兼具視覺與易清潔。

五、高櫃系統打造收納一體牆
若廚房面寬充裕,不妨配置整面高櫃與隱藏系統,將食材、大型家電、清潔用品收納於一區。2025年廚房主牆設計更趨向「隱形櫃+整牆收納」的美學。
1.全高櫃體規格建議
建議櫃高設計為220~240cm,配合住家樓高保留緩衝區。單門寬建議落在40~60cm,有助模組化拼接與維修便捷性。
2.分層收納系統
層板收納適合放小家電(電烤盤、攪拌器)、食品乾貨;抽屜段可收雜物、毛巾與保鮮膜。每櫃區可配置1~2個抽、2~3層板。
3.側拉式隱藏軌道
狹長廚房可選側拉式收納櫃(寬約15~25cm),適用於收納食材瓶罐、調味料、飲品,建議加裝下方滑輪強化載重力與作業流暢性。
4.隱藏家電整合櫃設計
內嵌洗碗機、烤箱、保鮮櫃等家電於高櫃中,外觀保持整齊一致性。預留電源與排水孔,並規劃通風結構,是關鍵細節。


總結
打造一個實用又美觀的廚房,從掌握電器櫃與系統櫃的尺寸配置開始。透過科學化的分層規畫、彈性模組組合及最新五金配件應用,不僅提升料理效率,也改善空間整潔度與整體美感。2025年就讓你的廚房因「收納」而升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