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家裡做了一堆櫃子,但常常是外面一團亂,櫃內卻放不滿,這到底為什麼?除了收納櫃沒有做在順手處,連人體工學都沒有掌握,最後才會覺得隨便丟最方便,這篇百小編就要來帶你搞懂收納櫃的人體工學,讓櫃子每一寸都不浪費。
將物品依使用頻率,分配於收納櫃正確之處
家裡的高櫃高度多為240公分,有時還會再往上加高,但是櫃子這麼高、這麼大你的東西真的都收對收好了嗎?是不是常常覺得櫃子不好用,東西很難拿?那是因為你沒有照黃金收納區來收東西。一般來說常用的物品應該收在眼睛平視與垂手之間,這樣東西才好拿取,而偶爾會使用的物品則放在常用物品的上下層,最後將不常使用的物品如換季衣物、行李箱等收納在踮腳,運用梯子、椅子架高或是蹲下才能收納之處,找東西時才不會手忙腳亂。
整合玄關櫃思考放置物品,善用每一寸空間
玄關櫃是一進門最先看到的櫃體,這裡除了收納鞋子外,還會吊掛穿過的衣物、外出的包包等,甚至還會與儲藏室或是客廳收納櫃結合,有許多整合的方式,因此在規劃時了解自我需求、動線並設定尺寸相當重要,例如鞋櫃尺寸深度為35~50公分,但更要注意的是一排的寬度要能放成對的鞋子,像是想要放進三雙鞋可規劃45~50公分寬,以免造成只能放近半雙鞋的窘境;而有收納嬰兒車或是行李箱的需求,下方建議留50公分高方便擺放等,仔細思考生活習慣並整合櫃體規劃,不浪費每一寸空間。
櫥櫃善用特殊五金,避免物品只進不出
廚房的櫥櫃就像家中的黑洞,這裡的瓶瓶罐罐很多,且大多有保存期限,如果收在深處可能永遠不見天日,因此瓶罐乾貨建議利用特殊五金如360度轉盤、小怪獸等讓物品好常被檢視。此外吊櫃的高度尺寸,應該隨著使用者的身高來調整,以一般女性來看,吊櫃最低點應在145~150公分左右,好讓目光能看清櫃內物品,且舉手可得,櫃內避免規劃過深,免得不好拿取後方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