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槽選購關鍵要點
在開始規劃廚房水槽時,有幾個鍵因素需要仔細考慮:
1.水槽尺寸
大家都喜歡大水槽,但需要考慮到廚房空間,一般來說,水槽的寬度不應超過櫥櫃寬度的50%。以櫥櫃寬度120cm為例,水槽寬度不應該超過60cm,以便留出適當空間給備餐區與烹調區。
2.使用習慣
選擇水槽時要考慮烹飪和清潔習慣。如果需經常準備大量食材與洗滌,水槽的尺寸及功能就顯得格外重要;反之,若是不常烹飪的家庭,選擇CP值高的水槽就足夠了。
3.預算考量
水槽價格主要取決於材質和安裝方式。不銹鋼材質耐用且價格親民;石英石和人造石雖外觀高雅,但價格較高。在安裝方式上,上嵌式較為便宜,而下嵌式或平接式因工序繁複,成本較高。建議依據預算和實際需求來選擇。
4.管道配置
安裝前應先檢查現有管道配置,評估是否需要調整以配合新水槽的位置或類型,若需大幅改動管道,則可能增加額外安裝成本。
5.配套電器
須考慮水槽周圍的電器配置,如洗碗機、廚餘處理機或濾水器等,因為這些設備會影響水槽的位置選擇及尺寸規劃。


二、廚房水槽設計
1.廚房水槽尺寸選擇
選擇水槽尺寸時,需同時考量廚房整體面積和日常使用需求。大坪數廚房適合選擇較大水槽,方便處理食材及清洗鍋具;小坪數廚房則建議選擇較小水槽,既可節省檯面空間,又不會顯得擁擠,常見水槽寬度規格有54、56、60、63、76、81、85公分,空間允許時也有更寬的選擇。
2.單槽 vs 雙槽
單槽:單槽設計以其簡潔大方著稱,至少要預留60公分以上的水槽櫃,才會是實用且好用的尺寸,一般來說可做到80至90公分大,特別適合需要清洗大型鍋具的家庭,也非常方便準備大餐時使用。不過需要同時進行洗滌和沖洗時,單槽設計可能會稍嫌不便。
雙槽:雙槽水槽顧名思義便是一個槽區分為兩個區域,多半都是一大一小的區分方式,因此所需的空間自然比一個單槽來的大。雙槽普遍皆需80公分以上的水槽櫃來安裝才會較為完整好用,所以小廚房安裝雙槽就很容易壓縮到流理檯面的空間喔。

3.水槽深度考量
較深的水槽可以容納更多的碗盤鍋具,減少濺水情況,洗滌較深鍋具時較為方便,不過,過深的水槽可能會讓身體感覺不適,特別是長時間彎腰操作時,容易造成腰部疲勞。一般水槽的深度在 20-25 公分之間,根據家庭成員的使用習慣選擇適合的深度即可。
4.廚房水槽安裝方式
水槽的安裝方式對廚房的整體美觀和實用性影響很大,目前主流的安裝方式有三種:上嵌式、下嵌式和平接式。
【上嵌式水槽】
上嵌式水槽安裝容易,施工費用較低,只需在確定好水槽尺寸,於檯面開孔,就能將水槽上嵌於檯面內,水槽換新時,也可以直接拆換,原有檯面則可保留續用,不需整組換掉,而檯面也能完整承載水槽的重量,不易有水槽掉落的情況發生,可說是相當牢固、安全性高的安裝方式。不過,因水槽邊突出於檯面,食物的殘渣和汙垢,都可能卡在水槽四周,清潔較不便,封邊的矽利康,使用久了也容易發霉、變黑,甚至失去密封性,進而影響美觀性和使用年限。

【下嵌式水槽】
下嵌式水槽顧名思義就是將水槽嵌入於廚具檯面下,不僅可以隱藏邊框和矽利康接縫,讓整體造型更簡約、俐落,也不易藏汙納垢,清潔維護相當方便,但是因施工難度較高、具有挑戰性,價格也稍貴,且要有足夠的支撐和密封性,必須做好內部的承重措施,才沒有安全的疑慮。
TIPS.
- 因水槽是安裝在檯面和下櫃中間,必須拆除整個檯面才能換新水槽,檯面也得一起更換,建議一開始就挑選品質較佳的水槽,才能省去日後要整組換新的麻煩。

【平接式水槽】
平接式水槽的四邊高於檯面不到一公分,表面平整看似無接縫,能與檯面自然地融為一體,可說是上嵌式水槽的進化版,不但視覺上美觀大器,又相當牢固,也排除了藏汙納垢和漏水的可能性,更好清潔打理,只是安裝難度高,需要更專業的技術,才能精準抓好要切割的檯面尺寸和深度。

TIPS
- 選購水槽時,必須特別注意產品標示的安裝方式。例如,若水槽標明為「上嵌式」或「平接式」設計,就不能採用下嵌式安裝。

5.功能性配件
廚房水槽除基本清洗功能外,還可透過實用配件提升使用便利性,讓日常廚房工作更加高效。以下是幾個常見的功能性配件:
【瀝水區】
瀝水區通常設於水槽旁邊或上方,用於放置已清洗的餐具、蔬果,方便瀝乾。其斜坡設計能讓多餘水分自然流回水槽,保持檯面乾燥。此功能特別適合需要頻繁清洗或準備食材的家庭。
【切菜板】
專用切菜板可直接置於水槽上方,形成平坦工作區,提升處理食材的效率。切好的食材或廢料可輕易推入水槽,維持檯面整潔。這類切菜板通常與水槽尺寸相配,安裝移動便利,適合檯面空間較小的廚房。
【水龍頭配置】
水龍頭位置是水槽設計的重要考量之一,一般安裝於水槽後方或側邊,並需考慮濾水器、熱水器等設備的出水位置。水龍頭的出水高度也要留意,過高容易水花四濺,過低則會擋住活動空間,清洗物品時與龍頭碰撞很是惱人。
TIPS.
- 可選擇旋轉或拉伸式水龍頭,增加使用靈活度,便於清洗大型鍋具及水槽角落。

6.矽利康選用
廚房水槽建議挑選防霉矽利康,不但有抑制發霉的效果,也具有抗電解腐蝕性,大部分清潔劑或溶劑不會對它形成傷害,不過,雖說是防霉,是延長使用年限,但並非百分之百不發霉,盡可能維持區域的清爽還是很重要。
三、廚房水槽材質介紹

1.不鏽鋼水槽
耐高溫、耐潮濕又易於清洗的不鏽鋼材質,是現在市面上最廣泛使用的水槽材質,通常厚度為0.4~2.0mm,重量輕、價格實惠、安裝方便、造型多樣又百搭,散發專業的幹練工藝感。
【缺點】
缺點是在清洗大件鍋具時,可能會產生較大的噪音,在使用時也易產生水漬、刮痕,若想改善,則可以將表面進行毛絲面、霧面、高壓雕花工藝等特殊處理,但價格相對會提高。此外,由於不鏽鋼材質容易被利器劃傷,擦拭表面時更須格外注意,避免用菜瓜布刷洗,使用濕抹布即可。
TIPS.
- 雖然被稱為「不鏽」金屬,但有專家表示,這僅是名稱上相對於其它金屬的泛稱,並不代表完全沒有鏽蝕的疑慮,特別是作為經常沾濕水淋的水槽材質,若表面一旦刮傷再水氣環境下就可能出現內部鏽蝕,除非裝潢時選擇防鏽防腐蝕程度較高的304、316等級,否則仍有生鏽的可能性。
2.石英石/花崗岩水槽
由高純度石英石混合高性能樹脂,經高溫高壓鑄成的花崗岩水槽,有著堅硬、耐高溫、抗腐蝕性、防染色等特色,還能有效杜絕劃痕和污垢,易保養,相當適合常常烹飪的家庭。
【缺點】
花崗岩水槽價格較高,安裝成本也相對較高,材質較重,需要更堅固的檯面來支撐,且雖然耐高溫,仍不建議將非常燙的鍋具直接放入水槽,避免損壞表面。水槽使用後,用菜瓜布及洗碗精清潔水槽表面後,用軟布擦拭即可,不要用強力的化學除垢劑,否則在長時間使用下,會使水槽表面失去光澤。

3.人造石水槽
顏值高、色彩豐富,可搭配多種風格的人造石,是許多屋主的心頭好。人造石水槽相對於天然石材,重量較輕,安裝較方便,且紮實耐用,於檯面無接縫處理後,表面順滑無細孔,油污和水漬都不容易附著在上面,能降低細菌滋生,清洗維護都相當方便。
【缺點】
耐高溫性和抗劃傷性不如天然石材,可能會隨時間產生輕微的染色或劣化,需定期保養。需避免鋒利的刀具或硬物的碰撞,以防刮傷表面或破壞光潔度,每次使用後也需要用布將存留在表面的水漬擦掉,若長時間不清理,則容易造成頑固污漬。
4.陶瓷水槽
外表光滑亮麗的陶瓷水槽,採用一體成形燒制而成,耐高溫、抗刮性良好,表面光滑,不易沾污。
【缺點】
價格偏高,重量較重,安裝時需要加強支撐但比較重,因此在選購時須注意廚房檯面是否能夠支撐其重量,也相對脆弱,受到強力衝擊時可能會破裂,挖水槽開孔時需特別注意。而陶瓷水槽吸水率低,若讓水滲入陶瓷就會膨脹變形,保養較為麻煩。

選購廚房水槽不僅要考慮尺寸、安裝方式與材質,還需根據使用習慣和廚房格局進行規劃。無論您偏好單槽還是雙槽、上嵌式、下嵌式或平接式,每種選擇都有其獨特的優勢。
此外,水槽的安裝還需考慮水線及電線的規劃,建議尋求專業協助,確保水電配置符合安全標準並能與您選擇的水槽設計完美融合,也能避免未來維修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