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屋主因極為優美的河景決定買下近半世紀超高屋齡的老宅,邀請時冶設計一同來打造夢想中的景觀好宅,設計團隊在勘查時驚豔的發現台灣經典美學「蛇紋石」拼花地板,設計師當下極力建議屋主保留地板,將空間風格融入台灣美學元素,在驚喜之餘也開始專業的處理驚嚇,一步步破解老建物存在的安全疑慮與格局難題,為屋主打造出融合自然美景與獨特文化氣質的新居!
台灣美學X北歐生活的完美融合
台灣早期裝修採用的材質紋理與造型,都擁有著極為獨特的氣質與美學語彙,然而要將這些古早元素不衝突、不違和的融入現代住宅,非常考驗設計師的功力。在與屋主詳細討論後,設計師汲取北歐風設計中清爽留白與橡木溫潤的包容性,搭配大面積純色沙發,讓客廳鮮明的蛇紋石搭配餐區人字拼木地板,一強、一溫、一動、一靜的平衡下,每個細節都讓人忍不住細細凝視。



▲鮮明蛇紋石搭配清新人字拼木地板,讓台歐元素激盪出雅致的設計火花
一變二!突破框架的彈性規劃巧思
25坪3房的格局在隔間牆面的切割下,不論是客廳、廚房乃至浴室,都顯得彆曲狹小,其中最具挑戰的,莫過於屋主希望「多增一套獨立衛浴」的需求。時冶設計團隊秉持設計需可長可久易維護的原則,順應既有管線位置與通風採光條件,透過設計手法延伸放大。衛浴則透過「沐浴區重疊、廁所區獨立」的概念,將衛、浴分離,2組衛生間與1套浴缸淋浴間巧妙安排在同一條動線上,透過雙向門洞的設計,以一變二滿足屋主的使用需求。


▲沐浴間雙向門洞的設計,能擁有獨立的使用體驗
理解生活,從居住細節打造儀式感
「室內設計的挑戰,不只是拆除與重建,更是對家的理解與融合。」比起新成屋,高齡老宅往往要面對更多的修繕、拆改,才能符合現代居住需求,但全部拆掉再重建真的是正解嗎?設計團隊選擇從屋主的生活習慣出發,不論是玄關、客廳、餐廚到衛浴,都順應老宅空間原有的脈絡,在有限的條件下創造最大的舒適度。
●玄關設計
打造真正符合需求的設計,「不放棄生活裡該細緻的環節」!設計團隊在既有空間下重新分割進門的玄關,以櫃子做隔間,塑造兼具隱私與完整機能的動線,充分打造自外入內的儀式感,讓生活的起點與終點能有緊繃忙與放鬆的切換。


▲一邊是鏡面、一邊是雙面隔櫃,巧妙創造內外儀式感
●客廳設計
紋理色調鮮明的蛇紋石地坪是空間的視覺軸心,搭配素白牆面、大面積的素色沙發與溫潤木質家具,不但不衝突,反能創造出恰到好處的平衡,在光影的自然流動下,歲月的質感與現代簡約相映成趣。


●餐廚設計
屋主在初步溝通時,就表明希望能打造日式生活模式,既擴大廚房空間也整合洗衣功能。在窄長的空間中,順應格局將廚具往長向延伸並整合洗衣機收納,創造出寬敞的料理與家電操作檯面,並與餐廳無縫銜接,餐廚共用空間讓生活的核心動線更加便利,餐廳再與客廳相鄰一同享用美麗河景,打造自由開放但動線分明的客餐廚空間。




▲餐廚區的動線經過細膩梳理,突破原本侷限,打造出較為寬廣料理平檯
●浴室
考量老房子的屋況條件,浴室的拆改、增建都需要細細思量,而這裡則順應既有管線,但將設備重新排列組合再順勢延伸,最終打破空間侷限,讓兩組衛浴既獨立又共享,即使空間有限,也能擁有自在的使用體驗。



▲兩組衛浴既獨立又共享,讓屋主倆都能各自擁有自己專屬的洗浴區。
裝修後記
「早期台灣有著屬於自己的美學語彙,與突破賞味期限的經典元素!」時冶設計總監訪談時透露,台灣總喜歡在空間中承襲國外各種元素,卻往往在各種仿效下失去了屬於自己的特色。家應該是一種源自在地的生活理解、順應與破框設計的過程,藉由環環相扣的融合與新生,能讓房子與居住其中的人,寫下專屬自己的生活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