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室內裝修或格局設計時,牆體到底能不能拆,常是許多新手屋主最頭痛的問題。尤其剪力牆、承重牆、隔間牆三種結構名字相似,實際上卻完全不能亂動,一旦拆錯甚至鑿錯位置,不僅影響房屋結構安全,日後還可能衍生補強費用或觸法風險。本文將帶你一次搞懂剪力牆、承重牆和隔間牆的差異、分辨方法、裝修重點與安誤區,讓你避開裝修大坑,打造理想又安全的居家空間!
一、剪力牆、承重牆、隔間牆是什麼?3種住宅牆體一次搞懂
1. 剪力牆(Shear Wall)
•主要功能:加強建築物抗震、抗風能力,有效分散地震或強風吹拂造成的側向力,維護整體結構安全。
•常見位置:外牆、樓梯間、電梯井、中間分戶牆等關鍵結構部位。
•厚度:一般超過20cm(視樓高與設計需求可能更厚)。
•材料:鋼筋混凝土(RC)。
•備註:剪力牆為建築關鍵結構,需專業結構技師評估,嚴禁任意拆除、鑿洞或穿孔。
2. 承重牆
•主要功能:承載樓板、屋頂、上方牆體的垂直載重,將荷重分散並傳至地基,保持建築穩固。
•常見位置:部分外牆、結構主體內牆,梁柱之間的結構牆。
•厚度:一般在15cm以上(依結構設計判斷可能有所不同)。
•材料:鋼筋混凝土(RC)、厚磚牆等。
•備註:承重牆同為結構牆體,不得擅自拆除或破壞,否則將影響安全。
3. 隔間牆
•主要功能:分隔空間、劃分室內場域,不承擔結構承重。
•常見位置:住宅或辦公室內的個別房間、衛浴、儲藏間等空間劃分。
•厚度:一般在10cm以下。
•備註:隔間牆彈性高,可隨需求自行調整、拆除、增設門窗,依空間規劃調整。

二、如何分辨剪力牆、承重牆、隔間牆?各類牆體在現代住宅的常見應用
1.如何分辨剪力牆、承重牆、隔間牆?
•查詢原始設計圖說:結構圖、建築圖、配置平面圖。結構牆(如剪力牆、承重牆)線條較粗且有註記,隔間牆多為細線。
•量測厚度:剪力牆>20cm、承重牆約12~24cm、隔間牆<10cm。
•外觀與聲音:剪力牆與承重牆敲擊聲沉悶、無回音,隔間牆多空心、回音大。
Tips
- 如有疑問,一定要找專業設計師、監工或結構技師判斷,勿自行決定!
2.剪力牆、承重牆、隔間牆在現代住宅的常見應用
•剪力牆住宅:高度抗震,適用於高層大樓,隔音、結構雙強,是現代建案主流。
•承重牆建築:多見於透天厝、低樓層集合住宅,以梁柱與牆體分擔樓板重量。
•隔間牆設計:提供彈性空間變化,適合家庭成員結構變化或未來增減空間需求的客戶。

三、剪力牆、承重牆、隔間牆牆體鑿孔、配管裝修限制
在裝修時,屋主常希望在各種牆面安裝冷氣、鑽孔走線、排煙抽風、或設置插座等設備。然而不同牆體的安全限制大不相同,其中剪力牆與承重牆都屬於建築的「結構牆」,原則上禁止隨意鑿孔、打洞或配管,就算只開小孔,也可能傷及內部鋼筋或影響受力結構,嚴重時將危及整體建築安全。如果的確有配管或穿線需求,建議一定要請專業結構技師評估,由專家規劃補強方式、精確控制孔洞數量、大小與位置,並選擇避開主要受力區,確保施工安全。
相較之下,隔間牆因為不屬於承重結構,通常採用輕質材料,鑿孔配管、安裝冷氣或開設插座都相對安全、彈性大,但仍需評估牆體厚度與材質,避免因孔洞過大而影響牆面穩固性。因此在裝修規劃階段,先確認牆體性質,再行設計,是保障居家安全的必要步驟。

四、剪力牆、承重牆、隔間牆比較
項目 | 剪力牆 | 承重牆 | 隔間牆 |
---|---|---|---|
主要功能 | 提升建築抗震、抗風能力,分散側向力 | 承受建築垂直載重並傳導至基礎 | 空間劃分、不承重 |
材料 | 鋼筋混凝土(RC) | 鋼筋混凝土(RC)、磚牆 | 輕隔間板、輕鋼架、輕質磚、木作等 |
厚度 | 約20cm以上(視結構設計) | 約12~24cm(視結構設計) | 約10cm以下 |
是否可拆 | ✕ 不可拆/鑿/動 | ✕ 不可拆/動 | ✔ 可彈性拆除 |
是否可開孔 | 不可開孔、需結構技師評估 | 不可開孔、需結構技師評估 | 可依需求開門、窗、管道孔 |
隔音性 | 極佳 | 佳 | 普通~低 |
造價 | 高 | 中~高 | 低~中 |
常見位置 | 外牆、樓梯間、電梯井、戶與戶隔牆等 | 外牆、部分內牆、結構柱間 | 室內空間劃分 |
五、裝修拆牆的申請流程與法規須知
不論是新成屋或舊屋,只要動到剪力牆、承重牆,依法均須提出裝修(或拆除)申請。住大樓者還需經管理委員會同意。未經申報就自行拆除結構牆體,不僅違法會被罰款,還可能影響房屋轉手、增貸及日後使用。施工過程中,請務必保存設計圖、申請批件及完工後相關文件,以確保合法及保障權益。

六、剪力牆住宅日常維護小提醒
身處剪力牆結構的房子,雖不需特殊保養,但建議避免在剪力牆大範圍鑽孔、吊掛重物。若要釘掛畫作、櫃體或安裝電視,建議優先選用隔間牆或非結構牆面。如發現剪力牆有不尋常裂縫、漏水等異狀,應盡快請專業人員檢查及處理,保障結構安全。

認識了剪力牆、承重牆、隔間牆的功能與限制,裝修時就能避免誤拆、錯動,確保住宅穩固耐用、家人住得安心。真正的理想居家,是從尊重結構和合法施工開始。開始規劃前,記得與專業設計師或結構技師討論,讓每一步變動都合乎安全規範,實現美觀與安全兼具的夢想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