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裝修前背景
我本身從事產品設計工作,對「美感」的要求可以說是無法妥協,所以買下這間房後,找室內設計師來規劃裝潢,是一件自然而然,幾乎沒有猶豫就決定要做的事。因為自己是設計師,對於空間需求其實非常明確,但我太太相對比較沒有具體的想法。那時我們就希望能找女性設計師,除了專業之外,也能從女性視角出發,幫太太多想幾步,照顧到她在生活細節上的需求。後來透過同事介紹認識了木為設計。第一次看到他們的作品就很感到一種藝術感,並帶有侘寂風的那種內斂、平靜的氛圍,這也是我心裡所期待的家的樣貌,當下就覺得一定要交給他們來規劃。
原本的屋況▼



二、平面規劃與需求
前屋主已經將三房格局改成我們所需要的兩房,因此唯一調整的就是餐廳的位置。原本餐廳設在廚房旁,我們則將它移到客廳後方,讓整體公共空間更有延伸感,原本的餐廳位置,則改成書房空間,書房與廚房都可能需要獨立使用,例如做飯時需要隔開油煙、我在書房工作時也希望有一點隱私,所以剛好安排在同一側,並加裝了一道大拉門,在需要時能夠靈活區隔起來。
▼客廳後方空間原樣

Before

After

其他的需求:
1.收納、展示區剛好就好,不要太多
2.視線以上的部分都要保持乾淨清爽
3.木頭、灰色調、簡約
4.窗邊臥榻設計
三、完工美圖分享
玄關
原本一進門客衛浴的區域結構就是斜的,當初看房的時候,我其實就覺得這個斜角應該很難修飾得好看,沒想到設計師的做法完全出乎我們意料,沒有刻意去掩蓋這個斜角,反而是延伸這個斜面,並用導圓角的方式包起來,讓這個原本的結構缺陷,意外變成了一個非常有設計感的亮點,也透過延伸出來的部分多出鞋櫃和一個可以放鑰匙、零錢等小物的玄關櫃。


設計師還幫我們搭配了三顆壁燈來修飾轉角處,原本選的是玻璃材質的燈,但視覺太強烈了,反光感太重,後來就改成霧面的,光線更柔和也比較低調,而且這組壁燈就算沒開燈,看起來也像是一個裝飾元素,但又不會太搶畫面。

玄關的穿衣鏡是前屋主留下來的,我們只是在邊框重新美化成白色,讓它更融入空間,這樣的舊物利用算是發揮得蠻好的,節省成本又保留實用機能。鏡子轉過去的弧角處是污衣櫃和掃地機器人的收納區,這一側都是使用礦物塗料處理,讓視覺很一致,而且這種質感的塗料也帶有一種安定的氛圍,進門後就能感受到放鬆,其他部分的白色漆則帶有細緻的手感,搭配起來非常很協調。

客餐廳
客餐廳是一個開放式的空間,這樣的安排對我們來說非常合適,因為我和太太平常最常待的地方就是客廳和餐廳,我們常常一人坐在沙發、一人坐在餐桌,各自做自己的事,但空間是相通的,彼此之間還是能夠聊聊天,不會有被隔開的感覺。我自己是很喜歡這樣的使用彈性,像是我坐在餐桌吃飯時可以看電視,坐在沙發休息的時候,同樣也可以看電視,不管在哪個位置都有很自由的使用方式。


一直很想要一個可以躺在上面發懶的臥榻,但在設計時考慮到客餐廳之間那柱子的存在感,如果臥榻深度剛好只卡在柱子內就會顯得太死板,所以設計師刻意把深度多加了一些,讓整體比例更能跳脫制式,也順勢多出一塊凸出的平台,平常我們會在這邊放手機充電,有時會擺幾幅裱框的電影海報作為小展示,因為我的想法是視線以上的區域不想放太強烈的東西,讓空間保有乾淨的感覺,而擺在比較下方的位置,不會太搶眼,卻又有一些視覺小巧思的存在,我覺得剛剛好。

在還沒裝潢前,我就衝動買下了深澤直人的廣島椅,因為這張真的是我的本命椅,說什麼都一定要擁有,所以後來整個家的木紋材質都以它的色調為基準去搭配,像是餐櫃,原本打算挑現成品就好,但找了很久都找不到和這張椅子色調一致的款式,最後乾脆改成訂製,整體搭配起來果然協調許多,懸浮式的設計輕盈又不壓迫,看起來就是舒服。
餐廳背牆同樣選用了灰色礦物塗料,這種中性色調越是低調,越能凸顯周圍的家具、燈光甚至材質的細節層次。我們還另外加了黑色的小層架,擺上黑膠唱片和音響設備,有一點深色元素點綴,視覺上更有重心。

當時看到設計師規劃廚房和書房區的拉門時,就覺得非常特別,這兩個場域是最容易弄亂的,因此安排同側就可以靠這拉門一次隱藏雜亂感,同時也兼顧隔絕廚房油煙功能與在書房時所需的隱私。
而且拉門是可以整個拉到底的,所以當只有我和太太在家時,會把它完全敞開讓公領域看起來更開闊,而如果有客人來時,只要將拉門關上,原本亂糟糟的部分就都看不見了!我跟太太一致認為非常實用。

臥室
主臥的空間蠻大的,但我並不希望為了收納而把整個空間填滿、壓縮掉原本的寬敞感。所以我們衣櫃沒有做到滿高,其他的收納空間都是隱藏在架高區的下方,讓整體視線範圍內都保持乾淨簡單,採光也能更通透。
架高區的設計就不會被限制住活動範圍,不管是坐著、躺著都很自在,窗邊另外加了一塊桌板,可以放筆電或簡單辦公,而且主臥裡還有設獨立的衛浴真的很方便,基本上假日一起床,兩個人在這個架高區域耍廢一整天不出房門是很常有的事。



四、裝修後的心得
許多人在裝潢時會認為,溫暖、有「生活感」才有家的樣子。但我自己反而覺得,空間其實不需要太多元素,人一住進去,生活的痕跡自然會慢慢長出來,與其擔心空間不夠溫暖或生活感不夠,還不如一開始就把重點放在「怎麼讓雜亂隱藏起來」,那才是讓空間維持舒服狀態的關鍵。
可能也是我個人偏好比較冷色調,對我來說其實不需要特別去加暖黃光來營造氣氛。反而因為工作需要常在家拍攝產品照,對光線的要求很高,色溫不能有偏差,因此我們一開始就決定導入智慧燈光系統,可以自由調整色溫與亮度,不論是專注工作還是營造氛圍都能隨時切換。
搬進來快兩年,深刻感受到,原來把家弄得太舒服會讓人不想出門!以前租屋時,總是習慣往外跑,不太能感受家的存在感,但疫情後開始長時間待在家,才發現家是否舒適、是否符合自己需求太重要了,木為設計團隊是真的蠻有心的,很堅持設計的品質與美感,家裡也有人從室內相關業,他們說設計師選的材料都很不錯,材質的質感優劣是我們設計同業都很在意的事情,而我們家確實無可挑剔。
終於實現了擁有一個舒服的家的夢,沙發、臥榻、主臥的架高床區,每個角落都很適合放鬆休息,療癒得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