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裝修新手來說,準備迎接人生第一個家時,經常遇到一個棘手難題:「裝潢預算該怎麼分配?預售屋跟新成屋到底差在哪?哪裡會多花錢?」本文將以【裝潢預算的六件大事:預售屋與新成屋】為主軸,結合詳細圖解與實例比較,協助小白一次理清基礎工程、格局、建材、設備、隱藏費用到黃金預算分配的核心重點,教你有效掌握裝潢預算,少花冤枉錢,住進理想新家!
一、基礎工程差異比一比
首次裝潢,最常被忽略卻最容易預算爆表的,就是基礎工程——包含結構與管線。預售屋跟新成屋這部分到底哪裡有差?
1. 結構補強費用對照表
新成屋結構補強多發生在想改格局、拆牆或加設牆面時,這時候一定會產生專業鑑定及補強費用。如果涉及到承重牆、樑柱,還可能要花錢請結構技師評估、施工。實際估價常見如下:
- 牆體評估及施工申請費:一般需6萬~10萬元(依房屋樓層與法規規定)。
- 拆牆補強(含保護、拆除、廢棄物清運):單件3,500元起,視規模另計。
預售屋則多可在施工初期藉由「客變」直接解決格局問題,省去日後拆改、補強的高額費用。
2. 管線配置成本大解析
管線花費是絕對不能輕忽的預算黑洞!舊屋(尤其20年以上)常遇到用電老舊及插座數不符現代需求,管線重拉動輒4萬~6萬元起跳。新成屋雖然水電管線已拉好,但若要加設插座、燈具位置不合用,勢必又要刨地、敲牆再埋線。
預售屋這點就相對彈性,可在「客變」時一併將插座、水路、弱電、冷氣等規畫好,避免二次施工。不僅美觀、安全,也省下鉅額改動費用。

二、格局變動彈性分析
立志打造專屬自己的動線格局,預售屋跟新成屋裝修預算落差同樣驚人!
1. 客變預售屋的隱藏優勢
「客變」是預售屋獨有優勢,指建商於工程初期開放屋主依需求調整牆面位置、管線走向、建材選配。最大好處就是:能完全避開日後拆改及重做水電、泥作、木作的高額費用!
值得注意的是:客變申請時間短,一般僅開放2~3個月內完成所有規劃,如果錯過就只能等交屋後自己花大錢拆除重做,預算會暴增數倍。
2. 新成屋拆牆成本試算
新成屋想調整格局,第一步就是拆牆:「保護工程+拆除+清運」三費用不可少。粗估如下:
- 保護:1,000元/坪起
- 拆除:3,500元/工起(工數以師傅人數和總坪數累計)
- 清運:9,000元/車起。
若是磚造牆約6,000~9,000元/坪;輕鋼架或木作牆3,000~6,000元/坪。還須加計泥作修補與新隔間的泥作費,每次變動都動輒上萬。

三、建材選擇自由程度
要做出「專屬自己」的家,建材選擇如地板、壁材、門、廚具、衛浴等,是差異很大的預算來源。
1. 建商標配建材替換成本
無論新成屋或預售屋,建商標配建材材質等級固定,品質介於大眾基本標準。如果要自己升級地板、牆磚、衛浴、廚具,則需多付換料差價。
- 預售屋:可於客變時申請「不安裝或退料」,有些建商會退給你標配成本(例如最低等磁磚1,000元/坪),改讓你加價更換喜歡的建材。
- 新成屋:如果只是想升級表面(如地板磚、衛浴),不僅要忍痛敲掉重做,還得負擔舊料移除、清運與新施工費用。
一般來說,預售屋退料換新材比新成屋直接換裝便宜許多。
2. 預售屋客製化建材時機
裝潢預算裡「材料費」常是彈性最大的部分。預售屋把客製化建材的決策點放在「客變時期」,與設計師深度溝通後可根據預算調整選配,同時搭配建商優惠批量進貨,取得較好單價。
新成屋則只能等交屋後再自行請師傅選材、報價,每一項拆卸與重建都會讓預算大幅提高。

四、設備升級必要花費
現代家居講究成品感,設備升級從廚具、衛浴到智慧家居,在兩類型房屋上也有明顯預算差距。
1. 廚衛基礎設備評估表
預售屋通常標配基礎設備,屋主可在客變時期直接升級廚房、衛浴主材,甚至部分管路能同步預埋,省下之後拆換面的麻煩。舉例:
- 常見廚房改造:升級防油污玻璃、防滑地磚、更優質水槽、滑軌櫥櫃,客變時加購較優惠;新成屋則多出拆舊、清運、新裝等多道工序。
- 衛浴換新:預售可客變選款,省下一波重拆重做費。
新成屋想換淋浴拉門、乾溼分離、馬桶等,處處涉及水電和泥作費用,預算往往難控制。
2. 智能家居預留管線成本
智慧家居目前極為流行,例如音響、照明集中控制、智能門鎖等。如果在預售屋「客變」時期確認需求,將網路、電源、設備預留管線規劃好,費用極低。反觀新成屋,想安裝新設備需額外拆天花、拉明線、增加開關,預算相差可達3成以上。
現場安裝時無論新屋舊屋,20坪公寓智慧家居基本預算約10萬元,若還要接入更多家電、地暖、監控費用更高。

五、隱藏費用圖解說明
每個小白都會被裝潢過程中「消失的錢」嚇到,以下說明預售屋/新成屋常見隱藏費用。
1. 建案附贈設備折價計算
不少建案會標榜「附贈冷氣、廚具、衛浴」,但其實這些配備價格已隱含在總價內。若你想換掉標配、改裝喜歡的品牌,通常只能退回「建商內部成本」(遠低於零售價格)或直接不退,相關費用你得自掏腰包再補新差價。
2. 二次施工追加預算陷阱
裝修時變更需求是常態,例如隔間牆從磚牆換輕鋼架牆、臨時加插座,設計一改又一改,這些「二次施工」都會大幅增加人工、材料及清運費。如果裝潢初期沒規劃好、臨時大改設計,裝耗錢速度像燒紙!
預售屋在「客變」時就能比較周全地把需求納入方案,一次做足;新成屋若中途變更,依據施工進度,二次施工所增加的搬運、保護、來回工期花費遠高於想像。

六、預算分配黃金比例
了解裝潢預算各環節後,怎麼分配才合理?硬裝、設備、設計、家具軟裝、智慧家庭,各項錢怎麼撥最聰明?
1. 預售屋裝潢資金流向圖
預售屋裝潢時期大致可按照以下分布(僅供參考):
- 基礎硬裝(含水電、泥作、木工等):預算60~70%
- 系統櫃、家具、軟裝:預算20~25%
- 設計費、雜支(許可、管理費等):5~10%
- 保留預算(變更、追加、緊急狀況):約5~10%
最聰明的做法:利用客變把所有未來會動用的經費一併規劃好,尤其是水電、隔間、網路等基礎設施。
2. 新成屋CP值最高投資區塊
對於新成屋(或舊屋翻新)來說,最值得投資的多數是隱藏在看不見處的部分——水電線路、隔音材料、浴室防水。這些基礎工程雖然開銷高,但一律不能省,否則日後維修更為昂貴。
預算比例建議硬裝與基礎工程佔7成、家具家電及軟裝約3成。舊屋翻修務必把大筆經費投在重拉水電、浴室防水、廚具升級、隔音隔熱,再考慮外部美觀與軟裝。

總結
【裝潢預算的六件大事:預售屋與新成屋】涵蓋基礎工程、格局彈性、建材設備、隱藏費用到預算分配等重要環節。對裝修新手而言,預售屋最大的財務優勢在於「客變彈性」最省未來重做經費;新成屋則需小心拆改、設計變更以及基本水電設施老舊等隱藏開銷。
建議大家:「每一分預算,都該花在最不可逆的地方!」水電、隔間、管線、基礎設備,這些只要做對一次,日後住得安心又省心。想控制裝潢總預算?就趁早與專業設計師、師傅深入溝通,把所有想法一次講清楚,把該動的預算一步到位管控好。
無論是準備預售屋還是新成屋,認真預規畫才是【裝潢預算的六件大事:預售屋與新成屋】追求高CP與高安心的最大關鍵!給裝修小白最完整一課,讓你花得聰明、住得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