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卻無法放鬆?竟是因為你家沒設計好!這幾點是療癒關鍵
在現代生活中,我們每天都要切換不同種模式及身份,對家的需求也更多元,要能工作、休息、顧小孩、收東西、做飯……空間壓力不斷累積,導致越來越多人認為「待在家更累」,在家的時間增加,疲憊感卻沒有變少,原來每一項看似瑣碎的「居家事務」加起來竟是種看不見的壓力!面對這樣的居家節奏失衡,其實可以靈活運用設計思維,將家的壓力減到最低,打造真正讓人放鬆、重整步調的空間。

越住越累,關鍵竟是這些隱形元凶

家為何會變成壓力源?大部分的人情緒疲勞不僅停留在職場,而是延伸到家來,甚至在居家辦公的趨勢下變本加厲,可以回想看看這是否也是你的日常場景:在客廳開會,旁邊是孩子尖叫跑跳的聲音;書桌兼作餐桌,工作與用餐心境難以轉換;睡前想好好閱讀,卻發現周圍堆滿雜物無法靜心;這些情境反映出我們的家空間正在超載,不僅空間模糊化,情緒也喪失了轉換的契機,導致分不清現在該放鬆還是該趕進度,當家裡的每個地方都在提醒你還有事要做,就無法真正切換為休息模式,久而久之這種高壓感會深植於內心,那麽待在家當然很難會有被療癒的感受,那些不分公私區域的規劃、過度的收納、不順暢的動線,都是讓我們在家也感到心累的隱形元凶。
article image
圖片由林裡設計製所提供
article image
圖片由綠的傢俱-室內設計 | 系統傢俱 | 廚房規劃提供

轉換隱形壓力,應聚焦在空間應用與機能安排

因此,家所承擔的角色早已不只是居住而已,而是集中辦公、學習、休息、飲食、親子活動等多重用途的地方,這也是為什麼,更需要透過有效的空間設計,來釋放那些日積月累的隱形壓力,關鍵不在於選擇哪一種裝潢風格,而是要聚焦在空間的實際使用與機能安排像是避免一桌多用讓工作、用餐與休息的空間有所區隔;以符合個人習慣所規劃的收納系統,收整過度的雜亂;或是透過可調整光線的燈具,幫助情緒從緊繃過渡到放鬆,這些改變不一定需要大裝潢或大規模工程,而是換一個方向做出思考與調整,讓家變回真正能讓人喘口氣的地方。
article image
圖片由築空間設計提供
article image
圖片由安璟設計提供

舒服的生活是被精心設計過的

也就是說,多數讓人住起來很舒服的家,背後往往有一套細膩的設計邏輯,從生活動作的流暢度、觸感與材質的溫度感,到光線、聲音等細節,每一處看似不起眼的安排,其實都藏有讓身心放鬆的力量,真正讓生活變得更輕鬆的,不是空間有多華麗,而是你所需要的節奏是否有被理解、被設計出來,當家能夠與生活同步、與情緒貼合時,才有辦法體現出「療癒感」。
article image
圖片由梧藝空間設計. LU Design提供
article image
圖片由聖設計Sheng Design提供

用設計讓家減壓,實現真正療癒的生活

在如此高壓的生活中,你需要的是一個能夠讓身體與心同時停下來、轉換頻道的家,而不是更有負擔的空間,從生活動線、收納、光線、設計等面向為居住重新定義,讓家從疲憊來源翻轉為能量充電站,本次100集結設計師打造療癒宅專館,提供能讓你真正放鬆的空間選擇,現在就為自己選一個屬於你的療癒基地吧!
點我看100療癒宅專館→
article image
圖片由心羽設計提供
article image
圖片由畫閣室內設計提供
你問我答
有用1
沒用
calculate-img
29
1
2
APP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