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遠距工作的普及,越來越多人選擇將居家一隅打造成專屬工作室。本篇文章一次整理「居家工作室裝潢」的設計重點,從空間動線、光線調整、收納設計到色彩搭配,提供實用技巧與配置建議。
一、居家工作室空間規劃與動線配置
1. 空間分區:工作區、休憩區、收納區巧妙規劃
即使是小坪數空間,只要善用空間分區,一樣可以住得有質感又舒適。可用層櫃、沙發背、矮櫃等巧妙區分工作與休憩區,也可以搭配摺疊滑軌門,讓空間使用更有彈性。
分區方式 | 優點 | 適合需求 | 常見做法 |
---|---|---|---|
隱形分區(家具) | 靈活、彈性大、無需隔間花費 | 租屋/彈性變動 | 層櫃、沙發背、矮櫃分隔 |
固定分區(牆體) | 完整分隔、隔音佳、隱私好 | 長期居住/需要靜區 | 砌牆、玻璃門、滑軌門分隔 |
合併分區 | 空間最大化、感覺寬敞、一區多用 | 小坪數/共享多功能 | 書房+收納、窗邊閱讀角 |
2. 動線流暢性設計
採用 “U 型動線” 或 “L 型雙向動線”,避免工作時頻繁打擾生活區。如桌椅需移動,也應保留最少 1 公尺寬通道。
3. 多用途空間彈性
工作桌可搭配升降桌設計,提供站立工作選擇;加入滑輪模組成可移動收納車、活動白板,依照不同任務快速切換空間使用機能。
二、自然光與人工照明設計
良好的照明能降低眼睛疲勞、提升專注力並增進工作氛圍。在居家工作室中,自然光與人工光源需整合設計,以符合長時間使用需求。
1. 自然採光優化
最佳做法是將書桌擺在窗邊或面向窗外;如空間偏暗,可改用半牆搭配霧面玻璃,讓自然光穿透到工作區。
2. 輔助照明佈局
主燈使用 4000K 中性色溫,搭配桌邊可調光 5000K LED 工作燈。會議區建議裝可調式軌道燈,補強背景光線。
3. 夜間光源配置
如需夜間工作,可增設環場燈帶或昏黃色桌邊燈,營造溫馨氛圍;並避免使用螢幕反光燈具,加上窗簾控光即可。

三、居家工作室的收納設計
收納是工作效率關鍵,能讓工作桌面維持整潔,聚焦思考。本節分享收納策略、模組建議與配套實例,方便打造井然有序的工作空間。
1. 系統櫃整合專屬收納
使用系統櫃,上方置書,下方做抽屜收小物或電線配線孔。系統櫃能因空間量身訂做,提高使用率。
2. 桌邊收納模組化
推薦加入滑動收納車或二層抽屜櫃,分類置放文具、線材、筆電、文件等,能快速找到所需物品,維持桌面秩序。
3. 隱藏式與垂直收納
牆面利用開放架,可收納書籍與綠植;多功能掛架可以掛耳機、外掛鍵盤等工具。還可以安排線槽或暗線盒,避免 外露凌亂。


四、色彩搭配與軟裝風格
色彩與軟裝能決定空間的整體氛圍與舒適度。合理搭配主色、輔色與點綴,打造專業、放鬆兼具的工作風格。
1. 主色調與風格確立
建議採低飽和度淺色調,如米色、莫蘭迪等,再以深色木紋或黑框點綴。主流風格可選北歐簡約、自然木質風。
2. 輔色點綴提升質感
在坐椅、抱枕、桌邊小物選用深藍、墨綠或灰色,突出層次與質感。小盆栽與書本也能成為點綴,營造生活感與專業感並存。
3. 軟裝佈置與功能結合
可搭配地毯、簾幔營造背景拍攝效果;加入桌上收納筒、文件框等軟裝提高便利性,也提升整體設計感。


五、隔音處理與空調舒適性
隔音與環境舒適是長時間工作所需。掌握隔音策略、空調配置與空氣品質改善,讓工作氛圍更加穩定安心。
1. 基礎隔音措施
推薦在門窗處使用隔音條、雙層窗簾及吸音板,牆面可鋪設軟木板或布面吸音材,設計師常用於SOHO工作室提高會議品質。
2. 空調與擴散效果
建議使用靜音分離式冷氣或循環扇,避免弱冷氣風吹直接對著身體。安裝小型空氣清淨機,提高空氣品質與專注性。
3. 綠植與環境舒緩感
在書架或桌邊置放 2–3 株空氣淨化型綠植(如綠蘿或虎皮蘭),可減低壓力與乾燥,也是柔化空間的軟裝策略之一。